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李旷宇  安薇  夏飞  陈敏  杨萍  廖亚玲  许鑫  周琴  方莎莎  张明伟 《中草药》2020,51(8):2046-2049
目的回顾性评价清肺排毒汤加减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7日在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COVID-19确诊标准的出院病历资料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联合用药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营养支持、呼吸支持、抗病毒药物治疗)联合清肺排毒汤加减方,对照组30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有关检测指标好转时间。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0.00%和83.33%,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及肺部CT好转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较单纯抗病毒药物,清肺排毒汤加减方联合抗病毒药物能显著缩短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肺部CT好转时间。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采用MDCK细胞单层模型考察安石榴苷跨膜转运特性。方法: CCK8法筛选安石榴苷对MDCK细胞作用的安全浓度,Millicell ERS测量细胞单层的TEER值确定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及致密性,考察给药浓度、方向、时间、温度、维拉帕米和EDTA Na2不同条件下安石榴苷的转运情况,采用HPLC法测定安石榴苷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 Papp ) 和外排率(ER)。结果:安石榴苷在MDCK模型上累积转运量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100~300 μg·mL-1浓度范围内测得的顶侧(AP)到基底侧(BL)的Papp值为(6.13±0.12)×10-7cm·s-1、(6.96±0.26)×10-7cm·s-1、(5.94±0.10)×10-7cm·s-1,未随浓度升高而增大,4℃时转运量降低,P gp 抑制药维拉帕米可以促进AP BL方向的转运,加入EDTA Na2后Papp(AP BL)显著增大。结论:安石榴苷以被动转运为主兼有主动转运参与,是P 糖蛋白(P gp)的底物受到P gp的外排作用,同时有细胞旁路转运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11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探讨COVID-19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19日出院的11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入院症状、胸部CT检查、临床分型、病原学检查、感染指标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54.5%,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为78.2%。入院血常规白细胞数值多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数值大部分处于正常范围、淋巴细胞数值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入院首次测得降钙素原(PCT)正常的有96例(87.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PCT均正常的有94例(85.5%)。结论COVID-19暴发早期,我院广谱抗菌药物联用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高是这个阶段突出的问题。随着后期对疾病认知的加深,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规范,并兼顾抗菌药物经济性与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Caco-2模型研究石榴皮中安石榴苷的肠吸收特征及机制。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建立Caco-2细胞模型,并通过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跨膜电阻值等指标验证筛选可用模型。考察不同浓度的安石榴苷对Caco-2细胞的毒性以确定实验给药浓度。建立HPLC测定安石榴苷累积转运量,进而通过Caco-2细胞转运实验研究时间、温度、pH值、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与环孢菌素对安石榴苷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安石榴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吸收良好且安石榴苷的吸收不具有浓度依赖性,150~350μmol·L~(-1)安石榴苷的外排率(ER)值均大于1.5,4℃条件下安石榴苷的双向转运均减少。同时,P-糖蛋白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安石榴苷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AP-BL))值增大、P_(app(BL-AP))值减小。结论:安石榴苷在Caco-2细胞的吸收以主动转运方式为主,P-糖蛋白参与了安石榴苷的转运。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没食子酸的肠道吸收特性,为提高鞣质类成分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模型、建立HPLC测定没食子酸的方法,并计算没食子酸在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有效表观渗透率系数(Peff);分别研究吸收部位、药物浓度、时间、pH值、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抑制剂对没食子酸吸收的影响。结果没食子酸在不同肠段的Ka顺序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没食子酸的吸收差异无显著性;酸性环境(pH 5.5)有利于没食子酸的吸收;加入P-gp和MRP2抑制剂后,没食子酸的吸收与不加P-gp和MRP2抑制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没食子酸在大鼠肠道内有较好的吸收,在空肠中吸收最好。初步判断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没食子酸的吸收受P-gp和MRP2的外排影响,可能为P-gp和MRP2底物。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2月19日我院110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使用LPV/r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发病到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情况及治疗后的转阴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发病到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及总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核酸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PV/r可明显缩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但在缩短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时间、发病到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时间及总病程等方面无明显优势,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关注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2020年2月19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已出院的110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对药物总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总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免疫增强药、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人免疫球蛋白、莫西沙星和美罗培南。DDDs排序居前3位的药物类别分别为免疫增强药、糖皮质激素类及质子泵抑制药,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依次为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和莫西沙星。DDC较高的有药品有美罗培南、莫西沙星和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B/A较高的有甲泼尼龙、蒙脱石散、奥司他韦,B/A较低的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结论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其中抗菌药物的同步性较差,临床应用合理性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