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患者,男性,39岁。主因发作性胸闷、心悸3年,加重伴头晕、眼黑暗1天于1991年5月24日入院。1988年始每年5月份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持续2天自行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未重视。1991年5月23日起床时感胸闷心悸,当日上午十时行走途中症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肺主行水、主气这一观点出发,着重探讨了肝硬化腹水从肺论治的辨证思路。肺为"水之上源",重视从肺论治,提壶揭盖,疏通水道,能达到外散内降,上开下利之治疗效果,比单纯的温补脾肾的疗效更佳,在中医药防治肝硬化腹水的辨证论治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肝功能受损是常见病,本研究比较甲亢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行131I+保肝药物与抗甲状腺药(antithyroid drugs,ATD)+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的恢复状态,观察131I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Wang等首先从前列腺组织中分离和提纯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以来,PSA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就PSA的生物学特异性及PSA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布洛芬片采用以玉米淀粉作稀释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作内加崩 解剂,3%羟丙基甲基纤維素(HPMC)作湿粘合剂制粒的新处方工艺,制得片剂的溶出度符合中国 药典1990年版规定,并解决了压片粘冲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开展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5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相关数据开展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50例不良反应报告都属于注射剂造成,总计涉及药品10种,主要为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为25例,占比50.0%.结论:临床应强化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升对该类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视度,有效防止、缩小不良反应,为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内皮素(ET)水平及其对缺氧因素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174例.其中健康足月新生儿依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20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11例.77例无缺氧史新生儿依据孕期分为大于胎龄儿20例,小于胎龄儿加例,适于胎龄儿37例;依据胎龄分为早产儿31例,足月儿31例,过期儿15例.有缺氧高危因素的新生儿66例分为4组:重度窒息组15例,羊水混浊组25例,子癎组15例,母亲糖尿病组11例.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新生儿脐血EPO、ET水平.结果 自然分娩组EPO、ET与选择性剖宫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小于胎龄儿组EPO、ET较适于胎龄儿低;出生重度窒息组ET与健康足月新生儿比较增高;羊水Ⅲ度混浊组EPO较缝康足月新生儿显著增高.子癎组EPO较健康足月新生儿显著增高,母亲糖尿病组EPO较健康足月新生儿显著增高(Pa<0.01).结论 脐血EPO、ET水平受孕期、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对围生期缺氧因素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放射免疫测定(下称RIA)已成为早孕、宫外孕、绒毛膜上皮细胞癌、葡萄胎的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从1989年6月~1989年10月采用RIA对101例妇女进行血、尿HCG测定,其结果甚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一、检测对象本组101例均系我院门诊妇产科就诊者,年龄23~36岁;其中正常未孕妇女27例(正  相似文献   
9.
自Berggard 1964年首先从肾小管疾病患者尿中分离提纯β_2微球蛋白(β_2M)以来,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文献报道测定β_2M可作为早期判断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的指标。我院于1987年2月~1988年9月应用放射免疫法对102例各种肾脏病和泌尿道疾病患儿的血和尿β_2M进行了测定,并与常用的肾功能检查作比较,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患者郑某 ,男 ,33岁 ,主诉因面部、腰背部、手背红斑、丘疹半年 ,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面部、腰背部等出现红色皮疹 ,逐渐增多 ,伴轻度痒感 ,且日晒后加重。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用迪银片、制银灵及中草药 (具体不详 )治疗 ,未见效果 ,且皮疹逐渐增多 ,遂来我院门诊 ,门诊以“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DLED)”收住院。体检 一般情况好 ,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 :面部见绿豆至甲盖大小红色丘疹、斑块 ,以右眼外眦部、口唇周围密集 ,部分融合成片状 ,表面有粘着性鳞屑 ,剥去鳞后可见毛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