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庭喜 《临床医学》2014,(5):119-1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汤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阿托伐汀钙和马来酸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降压有效率97.5%、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92.5%、血脂控制有效率9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降压,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及活血通腑中药治疗出血性中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栓通治疗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发性脑出血 (SIC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重症。尽管近年来诊断率明显提高 ,治疗方法有所丰富 ,但临床致残率、死亡率没有根本改变。如何改善血肿周围缺血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研究报道不多[1] 。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血栓通改善血肿周围缺血状态对SICH脑水肿及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本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2月的住院患者 ,发病 4 8h内入院 ,出血量在 15~ 4 0ml之间 ,部位在大脑半球 ,经头颅CT证实 ,符合 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统一诊断标准。共计 6 1…  相似文献   
4.
头痛煎治疗血管性头痛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因反复发作,患者颇感痛苦.我们从1998年10月~2000年10月用自拟"头痛煎"治疗54例,疗效尚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庭喜  赵刚 《河南中医》2013,33(8):1217-1218
肝与前阴密切相关,故肝之功能正常,则气血旺盛,宗筋得养,用事自如,反之则病阳痿.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变所致阳痿可转枢开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故功效甚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建中清肠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建中清肠汤(黄芪、炒白术、莲子、柴胡、枳壳、白芍、黄连、白头翁、白花蛇舌草、地榆炭)加减辨证论治慢性结肠炎50例,1d1剂,水煎服.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休息10 d,必要时再行下1个疗程.结果:痊愈3例,好转44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4.0%.结论:建中清肠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土茯苓是一味清热解毒药,性味甘淡平,人肝胃经,书载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利关节止痛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疮肿、湿疹、瘰疬、梅毒以及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小便短涩或白带等症.常用量15~30 g,忌铁器煎煮,服用忌茶.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放胆重用土茯苓,辨证配方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显著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车前子止咳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前子系车前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种子,其性味甘,微寒,入肺、膀胱、小肠、肾、肝诸经,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祛痰止咳之功。由于历代本草学将其列入利水通淋药,故对其化痰止咳之功知鲜用少。1992年以来,笔者常用本品为主治疗咳嗽,不论寒热虚实,内伤外感,均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清肝泻心消渴方治疗2型糖尿病46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们自2000年以来,运用清肝泻心法治疗2型糖尿病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石淋辨治毋忘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庭喜 《河南中医》2004,24(5):55-55
石淋的形成,普遍认为因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而成,故治疗多从清热利湿通淋为法。但许多患者服用此类药后。败伤脾胃,致纳减消瘦,而腰酸淋痛不减;若是久淋病人,则腰酸绞痛,尿血不减又添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等症,而排石不尽理想。石淋日久,湿热已除。但腰痛小便淋漓不畅或伴血尿久治不愈,究其原因未必都在于湿热之邪,湿热之邪只是其标,而其本还在于肾。正如《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临床观察到。凡石淋患者,均多少存在着虚的一面。本人认为,凡治本病均需补虚,结合病人,辨证论治,而予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滋阴补肾。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