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气腹压力变化下细胞炎性因子IL-1的变化,探讨不同气腹压力变化对细胞炎性因子IL-1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南阳市肿瘤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20例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气腹组(甲组)、中气腹组(乙组)及高气腹组(丙组),各40例,分别于手术前、气腹0.5 h后、手术12 h采集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血清IL-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丙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胃胀气发生率明显高于甲、乙组(P〈0.05)。3组患者IL-1水平术后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中,丙组患者的血清IL-1水平明显高于甲、乙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气腹压对组织的损伤明显大于中、低气腹压,不利于损伤的修复,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应尽量采用低、中气腹压力。  相似文献   
2.
癌性疼痛(cancer pain)是指由癌症引起或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癌痛常表现为慢性疼痛,是肿瘤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据统计,约1/3接受癌症治疗的病人和超过2/3的进展期癌症病人出现疼痛,约50%疼痛为中度至重度,其中约30%为重度疼痛。癌痛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身心负担,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癌痛的管理工作,2011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启动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癌痛规范化治疗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癌痛专家组牵头制订了《北京市癌症疼痛管理规范》(2017年版)[1],并根据此规范开展疼痛督导检查工作,大大促进了北京市的癌痛规范化治疗工作,使更多癌痛病人得到了关心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齐刺加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占东  刘浙燕 《中国针灸》1999,19(8):473-474
肱骨外上髁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采用齐刺加艾灸的方法治疗本病35例,同时与西药封闭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35例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7年。左侧8例,右侧23...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膜下血肿(简称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临床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笔者收集了近三年18例经CT和手术治疗的硬膜下血肿病例.目的:通过对18例硬膜下血肿的诊断综合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技术.资料和方法:本组18例病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既往有外伤史11例,不明确有外伤史7例,头疼、头晕15例,精神反应迟钝1例,言语障碍、肢体肌力减弱2例.方法:采用CE Hispeed Dual全身CT机扫描,以OM为基线,层厚与层距均为7mm,扫描时间为2.0S.CT检查结果:血肿少数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多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呈新月形10例,梭形5例,其余为双凸形及不规则形.讨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是外伤后3周形成的血肿.是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延续.但也有学者指出,慢性硬膜下血肿只是轻微颅脑外伤或无外伤史,不伴有脑挫裂伤.认为它并非是急性硬膜下血肿演变而来,其出血多系桥静脉撕裂,血液缓慢溢入硬脑膜下腔所致.硬膜下血肿由于形成时间不同,其形态和密度变异较多.复习文献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下例五种征像对诊断具有指导意义:(1)单侧脑沟脑裂变窄,甚至消失.(2)密度改变或脑内病变不能作出合理解释.(3)白质挤压移位征.(4)移位不明显.而临床重的病人.应考虑双侧硬膜下血肿的存在.(5)对移位不明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病人,应行增强扫描,血肿硬膜呈点状或线状强化,同时有灰白质界面内移,有条件作磁共振则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饮片鹿血晶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3×109个/L且<8×109个/L时,给予鹿血晶口服1 g,bid,连服6 d。结果:服药6 d后,观察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较服药前升高,8例患者升高至8×109个/L以上。结论:中药饮片鹿血晶可迅速升高化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手术要求无血的术野和对心肌的保护。从 5 0年代以后全世界的心内直视手术几乎都是在心脏停跳下进行 ,经过长期的探索 ,人们发现对停跳的心脏采用各种办法也难以达到对心肌的完美保护 ,手术时间越长 ,心肌受损越重 ,因而转向不停跳方面发展 ,近十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浅低温不停跳技术。我们于 2 0 0 2年采用并行体外循环心脏空跳右心系统直视手术技术 ,并获得成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从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1月共为 6 6例先心病患者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不停跳组 (试验组 ) 36例 ,包括房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应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树突状细胞(DCs)CD40分子的表达,观察其对大鼠炎症性肠病(IBD)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高效的siRNA载体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D40,分别转染入大鼠DCs细胞。采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Cs中CD4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18只Wistar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IBD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及过表达组。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组大鼠给予含有干涉表达载体pSilencer 4.1-CMV neo-CD40的DCs腹腔注射;过表达组大鼠给予含有pcDNA3-CD40的DCs腹腔注射。15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症状。结果: 成功构建RNA干涉载体并转染DCs,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DCs中CD4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转染后的DCs作用于各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大鼠的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过表达组大鼠腹泻、黏液脓血便情况加重,并有2只大鼠死亡。结论: siRNA干预DCs 中CD40分子的表达对大鼠IBD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血压展峰现象及干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4-35mmHg),甚至可上升80mmHg,国内外把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目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纹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与该时段血压增高密切相关,独立于24h平均血压口。。因此需要对血压的晨峰现象进行分析,并对血压晨峰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