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12例,均符合1998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1型糖尿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42岁,平均28.3岁。2型糖尿病2例,均男性,年龄56和68岁。  相似文献   
3.
李兆吉 《陕西中医》2011,32(3):382-383
<正>笔者从医近三十载,治痹难守一法,尤顽痹。往往初期治疗多验,但对后期及复发者,取效较难,兹就前辈经验及自己诊治体会,总结如下,忘对初学者有益。1首重脾胃,调补气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是痹症病机的关键所在。无论发病过程中夹痰、夹瘀、气虚血瘀、肝肾不足、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 2006—2008年收治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995例,男483例,女512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2.6岁。均有发热,体温(腋温)38.2—40.2℃,平均38.8℃。其中60例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男32例,女28例。临床资料收集办法:对所有病例仔细询问病史,包括母亲年龄、分娩类型、出生时体重、喂养史等;同时对患儿进行全面体格捡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5.
李兆吉 《陕西中医》2010,31(6):767-768,F0003
胃痞又称心下痞,是指胃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不痛,外无胀急之形为特征的病变。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痰湿瘀阻,脾胃虚弱等均可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滞而发本病。治疗上以调理脾胃,理气消痞为原则,但临床上因其虚实夹杂,寒热互结,阴虚湿热共存,痰湿瘀阻,失治误治等等,以致缠绵反复,而成痼疾,常法治疗难以取效,兹就先贤用药经验及个人诊治点滴体会,采撷如下,希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6.
李兆吉 《陕西中医》2010,31(2):149-150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平肝熄风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止眩汤(党参、黄芪、白芍、当归、川芎、葛根、天麻等)加减治疗眩晕260例。结果:总有效率91.15%。结论:本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化痰熄风止眩之功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