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鉴别了草豆蔻及其混淆品云南草蔻和光叶云南草蔻,供制订质量标准和真伪鉴别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光谱法鉴别6种龟板,该法特别适用于形态不全的粉粒块片状龟板  相似文献   
3.
近来,曾出现锦葵科圆叶锦葵、蜀葵等植物的根伪充黄芪销售使用。今又发现,有药贩将豆科植物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Maxim.的根冒充黄芪,大量销售于市场;也有不少医疗单位使用于临床。由于黄芪与刺果甘草性状区别小,而性味、成分、功能主治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对刺果甘草的鉴别,文献不曾报道,为此,笔者作了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的初试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的干燥带鳞片的肉质茎。但笔者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区使用的肉苁蓉多为同科属植物管花肉苁蓉C.tubulose(Schrank)R.Wight的干燥带鳞片的肉质茎(系新疆地方习用品)。该品性状与正品较相似,极易混淆。应注意鉴别。一、管花肉苁蓉的性状呈扁圆柱形、扁纺锤形、扁卵圆形、扁圆形及芋奶状等不规则  相似文献   
5.
茯苓真伪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鉴别茯苓与混伪品。方法:对茯苓及其混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等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茯苓与混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均有明显区别。结论:混伪品不能充茯苓入药,应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李水福  朱筱芬 《中药材》1991,14(8):20-22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连翘与金钟花在宿柄和种子横切面组织显微、紫外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等方面的比较结果,供连翘的真伪鉴别和金钟花的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鉴别了草豆蔻及其混淆品云南草蔻和光叶云南草蔻,供制订质量标准和鉴别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叶青为葡萄科植物三叶崖爬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et Gilg的干燥块根,而土圞儿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