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0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 我院在1979年6月前共作甲状腺针麻手术482例,成功率99.5%,优良率79.0%。男性103例,女性379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病种有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包括腺瘤囊性变)和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方式为甲状腺次全切除。电麻仪用北航57-6或G6805,刺激频率;邻近穴100赫芝,远端穴5~10赫芝,均连续波,刺激强度以病员能耐受的最大刺激强度。针麻效果采用三级评定法,把原Ⅲ、Ⅵ级合并为Ⅲ级,  相似文献   
2.
针刺复合麻醉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心脏手术是外科领域中重大而复杂的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费用较高,也使大部分偏远、贫困地区的心脏病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笔者通过采用针刺复合麻醉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方法,探索解决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看病贵”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切除术中针药复合麻醉应用及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在我院已做过1.185例,但是这一麻醉方法还不能适应所有胃手术的需要.因为它还存在镇痛不全、内脏牵拉反应,肌松不满意等问题。所以胃切除术使用针麻,对病例还得经过一定的挑选。比较理想条件是病人痛阈高,耐针力好,意志较坚强,体形消瘦,胃体较大,病灶较单纯,中医辨证上属阳虚型等.然而临床上理想病例是不多的,这样胃切除术针麻效果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64年开展针麻胃切除术临床研究以来,除重视针麻适应症、穴位处方、辅助用药、个体差异性以及外科手术操作的改进外,也很重视针刺方法的革新。起初完全承袭传统手法捻针刺激穴位进行针麻,但由于手术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这就要化费很大的人力。为此,设想应用电麻仪代替人工针刺外,再设计一台机械运动形式的仪器来模仿人工操作。在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努力下,终于试制成功ZZ-手法模仿仪(简称手法仪),并进行临床试用,累计381例,现将试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The patient was female, 29 years old, Han Nationality and married. Chief complaints: An over 20 years' histor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he was admitted to a hospital for brain abscess operation in April 2006.During the hospitalization, color echocardiography showed a pulmonary transvalvar gradient of 134 mmHg, suggesting pulmonary valve stenosis.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 the present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n August 8, 2006.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从1964年开展针麻胃切除术临床研究以来,在重视针麻适应症、穴位处方、辅助用药、个体差异性和外科手术操作改进外,也很注重针刺方法的研究。起初,安圣承袭传统手法捻针进行针麻中穴位刺激。由于手术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这样就必须对穴位亦要连续不断地进行针刺,以保持继续“得气”,来克服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和生理扰乱。这样就要花费很大的人力。为此,设想应用电麻仪代替人工针刺外,再  相似文献   
7.
<正> 我们在针麻胃大部切除术1198例中,着重对针麻失败病例61例加以分析,发现其失败原因可能与病人年龄、穴位选择、刺激方法、辅助用药、病灶部位及其复杂程度、手术的难易等因素有关。 (一)针麻失败原因与病人年龄关系在针麻胃切除术1198例中,将病人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以下)、中年组(36~49岁)、老年组(50岁以上)。其中青年组为298例、失败为23例、占7.7%;中年组为593例,失败为29例,占4.9%;老年组为307例,失败为9例,占2.9%。进行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