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科裂褶菌属高等其菌。实验采用的裂褶菌子实体采于安徽黄山,九华山、琅玡山及合肥地区阔叶树、针叶树枯干或林场倒木上的自然品,经本院药剂教研室配制成醇提物备用。镇痛试验采用热板法。选用20±3g雌性小鼠随机分组,投入预先加热并恒温于55±0.5℃的800ml大烧杯内。秒表记录,以小鼠提后足,拍打或舐后足部,跳跃为疼痛防御反应的指标,记录反应时间作为痛阈抬标,反应潜伏期不超过30S.可供实验用。于注射前及注射后,每一时段各测两次。每次间隔5min。求平均值。给药剂量为10g/kg,5g/kg,  相似文献   
2.
茯苓原生质体融合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泉娣  唐荣华  程晓昱 《中草药》1995,26(5):261-262
首次报道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茯苓作生物工程育种,取得融合菌种,在空徽霍山县境内进行野外栽培试验的结果.亲本P1、p578经茯苓菌丝体原生质体分离、融合、标记和融合子检出、培养和鉴定等步骤后,制成栽培种F1、与P1、P578同时进行了对比栽培。试验结果:P1均产为0.5kg/窖,P578为2.20kg/窖;F1为1.73kg/窖;F1产量介于2个亲本之间,产量不够理想,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茯苓作生物工程育种,取得融合菌种,在空徽霍山县境内进行野外栽培试验的结果.亲本P1、p578经茯苓菌丝体原生质体分离、融合、标记和融合子检出、培养和鉴定等步骤后,制成栽培种F1、与P1、P578同时进行了对比栽培。试验结果:P1均产为0.5kg/窖,P578为2.20kg/窖;F1为1.73kg/窖;F1产量介于2个亲本之间,产量不够理想,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5.
安徽茯苓7个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泉娣  唐荣华 《中草药》1992,23(11):597-59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