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灸治疗脑缺血炎症反应的新靶点—PPAR-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加重神经损伤,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可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被视为缺血性卒中治疗新的药理作用靶点;针灸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下调炎症介质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的功能等多种途径干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因此,筛选有效激发PPAR-γ活化的针灸方法,从PPAR-γ活化途径研究针灸治疗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将是一个大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山西省首批名老中医于慎中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用药经验。方法以于老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医案为来源,选取诊断为消化系统疾病的132张处方,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挖掘于老治疗脾胃病用药的规律与经验。结果对选取的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白术、茯苓、陈皮、北沙参、白芍、青皮等。从四气角度考虑,所用药物中寒、温两性分布基本相当。从归经角度考虑,以入脾经、胃经的药物为最多。所用方剂中,药物之间关联规则也反映出于老健脾、养阴、温阳、理气、清热、化湿等药物配伍运用的规律。结论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的于老治疗脾胃病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也为更好地传承学术思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学思维模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来的,对中医学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如今中医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科学地发展中医学,从中医学思维模式的内核出发,探讨理清中医学几千年的发展模式规律,对于现代中医学的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等原因引起的脑部本身病变和(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脑血液供给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失。它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在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200万例,约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存活的患者数为600万-700万。在卒中存活者中,约有3/4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残疾者约占40%。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国家、社会和众多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与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