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慧蓉  刘金涛 《新中医》2024,56(2):58-62
“肾治于里”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常理解为“肾位置在里,主治于里”或“肾主水,其气内治于里”。然而,众医者对其含义认识仍有分歧,在指导临床实践时亦有困惑。从“肾治于里”的文义、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方面进行探赜,“肾治于里”的文义可从肾的位置、肾的功能、肾与易学三方面解读,其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可从“肾为至阴,五行主水”“肾与冬应,藏精,主蛰守位”“肾内寓真阴真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肾之经脉属少阴”四方面阐释。虽然众医者对“肾治于里”理论的诠释不同,呈现出各家学说的特点,但本质上均是对《黄帝内经》“肾治于里”理论的传承创新。因此,医者在临床应用时要灵活运用,为“肾治于里”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医院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 1—12 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244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122) 和观察组 (n=122)。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医院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 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 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互联网的社区—医院一体 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签约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了解用药趋势、治疗费用和血压控制效果,为合理用药、签约医师诊疗工作效果评估、优化卫生资源分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5年高血压签约患者,均为每半年周期内有连续5个月以上有效血压测量者,其中2012、2013、2014和2015年入选患者分别为3663、4333、4079和2423例.分析患者的就诊情况、抗高血压用药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①签约患者应用抗高血压药的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468.85万元上升至2015年的607.51万元,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钙离子拮抗剂,连年稳居第一,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和 β 受体阻滞剂的用量亦逐年上升.②签约患者的血压有效控制达标率高于60.00%.结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患者的抗高血压药总体用药结构基本合理,抗高血压药治疗费用可控,血压控制有效.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研究深入和TSH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临床发现一些患者元明显甲减的症状、体征,且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升高,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正常的临床状态,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阻肺) 筛查阳性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 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及慢阻肺早筛调查问卷,对马陆镇社区 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基本情况、辅助检查和慢阻肺早筛问卷调查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锻炼频率、甘油三酯等情况不同的老年人,其慢阻肺筛查阳性率更高。进一步多因 素分析发现,男性、腹型肥胖、每天饮酒和甘油三酯正常的老年人,其慢阻肺筛查阳性发生率更高。结论:基层医院可重点 从加强体育锻炼、控烟、控酒和控制体重方面进行宣教,并加强对社区男性老年人的宣教;在慢阻肺筛查方面,除了早筛问 卷外,还需兼顾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1]。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科学管理的较高境界,它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组织管理的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2]。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机构面临的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言,面对药品加成的取消、配套收支两条线以及绩效工资的实施[3],客观要求其工作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签约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从需方角度挖掘签约服务的需求,供给匹配需方的需求,更好实现社区签约服务工作的持续推行.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与回顾性调查法对社区居民的主诉、病种需求进行整合,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结合调查问卷法确定社区医生的供给匹配,对上海市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重点发展主诉、病种需求进行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提升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水平的策略,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8年5月4-25 日,基于便利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参与签约服务工作、有意愿参与研究的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全科医生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工...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寻找影响社区居民做出家庭医生签约决策的关键因素。方法 2018年5月4日—5月25日,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共201人进行签约影响因素调查,从中提取主观印象、需求、供给和就医体验四个潜变量,信度系数均大于0.700。结果主观印象和就医体验对签约倾向的路径系数,需求和签约倾向对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路径系数,估计值有统计学意义。需求和签约倾向对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有直接作用,影响程度分别为0.347和0.533;供给、主观印象和就医体验对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需求才是关键因素,应充分挖掘辖区居民健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签约服务包。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然而,尽管在各种政策指导下,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居民的签约率仍不到30%,家庭医生的服务利用率仍较低。明确社区居民的签约决策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提高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社区居民签约决策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为进一步优化社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建议。方法 于2018-05-04至2018-05-25,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签约和未签约居民共201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签约倾向及签约服务利用情况。对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居民的签约倾向、签约服务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无序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有序分类变量或定量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退休/离休居民更多地选择签约并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没有签约经历的居民相比,有过签约经历的居民更有意愿与家庭医生签约,且更多地选择签约并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签约倾向与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呈正相关(P<0.05);签约服务利用情况与年龄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呈正相关(P<0.05),与个人月收入呈负相关(P<0.05)。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优先从注重家庭医生能力提升、维护家庭医生形象、做好家庭医生及签约服务内容宣传工作、保障对社区就诊居民的服务质量、丰富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等方面做出改进;此外,家庭医生签约人群覆盖范围有待向年轻、在职、高收入群体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