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骨端切割减压配合中药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临床治疗方法颇多.自1995年以来,作者采用自制切割刀在膝关节骨端多方位进行切割减压,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8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亚亮  黄浩  曹旭栋 《河南中医》2012,32(11):1504-1505
目的:观察痛点封闭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跟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跟痛症患者先应用痛点封闭注射治疗,每周1次,日3次,1个疗程后内服通筋活血汤加减,日1剂,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再以热敷散热敷患足,每次20~ 30 min,早晚各1次.结果:36例患者治愈15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结论:痛点封闭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查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53例,其中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29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4例,分别比较术后影像学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及腕关节功能评分(Gartland-Werley)。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15个月,平均(11.3±3.5)个月。钢板固定组术后影像学愈合时间为(10.7±1.4)m周,较夹板固定组(10.2±1.7)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末次随访时,钢板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为优于夹板固定组,钢板固定组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为91.70%,较夹板固定组62.50%明显增高(P=0.017)。结论:两种内固定方式对于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后骨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更有效地维持桡骨远端解剖结构,进而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用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老年IFF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PFNA行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及骨折复位质量。结果两组骨折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PFNA用于老年人IFF内固定术临床效果确切,且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34足)采用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时,Bhler角从术前的13.6°±3.5°改善至25.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issane角从术前的87.8°±7.7°改善至115.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24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8.2%。结论采用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塞莱昔布超前镇痛对跟骨内固定取出手术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行跟骨内固定取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药方案为"术前口服塞莱昔布胶囊400mg、术后即刻口服200mg、第1、2天每日两次、每次200mg",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给予安慰剂。服药后2小时行疼痛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的睡眠满意度,塞莱昔布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盐酸哌替啶的使用量。结果术后当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的VAS值,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28/30),治疗组为4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发生塞莱昔布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塞莱昔布超前镇痛方案对跟骨内固定取出术的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