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浦区水痘疫情特征分析及病例疫苗接种史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杨浦区水痘疫情特征,用发病资料评价疫苗流行病学免疫效果.方法 对2003-2005年发病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疫苗接种史回顾性调查.结果 3年平均年发病率21.13/10万,暴发疫情中小学生占96.91%;发病时间和地区分布有集中趋势,年龄分布5~14岁组,占66.33%,94.75%病例无疫苗接种史.结论 水痘疫情呈上升趋势,0~4岁幼年组和年龄较大的在校学生均是水痘易感人群,疫情常在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集体性单位频繁发生;病例疫苗接种率低.提高接种率是控制水痘发病的有效手段,当前应扩大疫苗接种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2.
王琳  胡进  曹慎 《上海预防医学》2009,21(5):197-198,217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杨浦区网络直报的急性肝炎疫情、病原学分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2.17/10万,其中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1.79/10万,外来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5.05/10万;五角场和殷行社区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4.35/10万、23.50/10万;病原学分型显示,网络直报肝炎病例中乙肝比例较低,未定型肝炎比例较高。[结论]2005—2007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网络直报乙肝病例不全是急性乙肝病例;未定型病例多,主要由误诊、误报、分型信息未及时订正和疾控中心未及时对监测点医院分型情况进行督导等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3.
汤智  谢韶东  曹慎  曹谦  杨韵琴 《中国骨伤》2017,30(11):1052-1054
正患者,男,13岁,学生,2016年5月10日在约1.5 m高的窗台往下探望时不慎跌下,左手先撑地致左肘关节肿痛、畸形、活动受限2 h由家人送入院。入院时症见:左肘关节肿痛明显,无法活动肘关节,伤肢远端未诉麻木,牵涉痛,其他一般情况可。查体:左肘关节明显肿胀,局部呈靴形畸形,左肘窝后上方空虚。左肘部活动受限,弹性固定,压痛明显,有叩  相似文献   
4.
曹谦  曹慎 《中医药导报》2011,17(6):59-61
目的:对比小夹板中立位与旋后位固定对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280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旋后位固定5周,对照组中立位固定5周;指导患者握拳及早期主动前臂旋转锻炼,随访12周,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观察患肢腕关节功能康复。结果:治疗组治疗5周及在随访12周伤肢腕关节功能康复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Colles骨折患者采用旋后位体位固定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可调节式夹板固定配合杨氏手法治疗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可调节式夹板固定组)与对照组(石膏固定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桃红四物汤2周,治疗组采用杨氏手法复位后,用可调节式夹板固定,一直到骨折愈合.对照组按照杨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驱瘀带包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4例.治疗组以驱瘀带包扎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酒精纱布覆盖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0%,对照组为61.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驱瘀带包扎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并发张力性水泡,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优于单纯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曹慎  曹谦 《中医药导报》2009,15(6):52-52
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多见,治疗不及时常影响疗效.笔者通过手法整复及夹板外固定,内服中药,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翻推顶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技巧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桡骨颈骨折患者23例,采用内翻推顶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维持了骨折的复位,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果: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为3~6周,中位数为5周。根据Metaizeau评价标准判定疗效。23例术后影像学随访结果提示骨折端均获得骨性愈合,其中21例为优,2例为良;未出现骨骺早闭、桡骨头缺血性坏死、尺桡关节融合等并发症。功能恢复:22例为优,1例为良,优良率为100%。结论:内翻推顶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接受度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