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在人肝微粒体中研究1,3,8-三羟基-5-甲氧基山(口山)酮(1,3,8-trihydroxy-5-methoxyx-anthone,TMX)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s)的抑制作用.方法:研究加入TMX后,微粒体内主要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微粒体孵化体系中各探针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活性用探针药物的代谢产物浓度与母药浓度的比值表示.结果:加入TMX前后CYP1 A2,CYP2C9,CYP2C19,CYP2E1,CYP3A4活性改变[均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5×10-3(2.03×10-3,3.88×10-3),3.14×10-2(1.87×10-2,4.42×10-2),2.27×10-3(-1.4×10-2,1.81×10-2),7.72×10-2(-0.83×10-2,0.2374),-0.2548(-2.9802,2.4707).CYP1A2,CYP2C9的活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0μmol/L的TMX在体外对CYP1A2和CYP2C9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对CYP2C19,CYP2E1和CYP3A4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位受试者(男女各半)在不同试验周期分别口服不同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制剂。用HPLC-UV方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及格列吡嗪浓度。结果:试验所得各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经过统计学分析,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中二成分与单独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及格列吡嗪片相比主要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多剂量服药与单次服药相比主要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中两组分之间在体内不存在相互作用,多剂量服药与单次服药相比其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镇静催眠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失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发病率非常高,临床应用的镇静催眠药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巴比妥、苯二氮革类等。这些药物连续使用较长时间可产生耐受性,疗效降低,另一方面还可成瘾,突然停药时可出现戒断症状,所以临床上需控制使用时间,或与其他镇静催眠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由于其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常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了解此类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茱萸次碱在人肝微粒体中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WZY)在人肝微粒体中对细胞色素P450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抑制组酶活性均用探针药测定,探针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用HPLC进行检测。用代谢产物与母药比值来表达酶的活性。结果加入50μmol·L-1吴茱萸次碱组CYP1A2,CYP2C19,CYP2E1和CYP2D6的活性显著降低,CYP3A4和CYP2C9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吴茱萸次碱对CYP1A2,CYP2C19,CYP2E1和CYP2D6的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CYP2C9和CYP3A4的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了人血浆中茴三硫代谢产物对羟基茴三硫的HPLC测定法,研究2种茴三硫片在正常人中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吴茱萸次碱为内标,血样采用乙酸乙酯(5%异丙醇)1次提取,经Diamonsil C_(18)柱分离后在355nm波长处测定。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口服茴三硫75mg后测定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对羟基茴三硫与内标分离度好,内源性杂质不干扰测定,对羟基茴三硫的线性范围为15.6~2000ng·mL~(-1),最低检测限为10ng·mL~(-1),提取回收率在80%以上;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单次服用75mg茴三硫片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12)分别为(971.8±368.0)ng·h·mL~(-1)和(1004.6±391.7)ng·h·mL~(-1),C_(max)分别为(323.3±209.4)ng·mL~(-1)和(279.5±107.0)ng·mL~(-1),T_(max)分别为(1.5±0.3)h和(1.6±0.4)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3±6.8%。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对羟基茴三硫在人体内过程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国产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口服800mg的国产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受试制剂)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参比制剂),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茚地那韦的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13·51±3·23)、(13·14±3·92)mg/L,tmax分别为(0·63±0·17)、(0·63±0·18)h,AUC0~8分别为(23·62±7·27)、(23·02±6·24)(mg·h)/L,t1/2分别为(1·2±0·5)、(1·2±0·4)h;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2±13·9)%。结论国产与进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
抗癫药临床应用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巴比妥类的苯巴比妥,乙内酰脲类的苯妥英钠,亚氨基芪类的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琥珀酰亚胺类的乙琥胺、丙戊酸钠、丙戊酰胺,以及苯二氮类的地西泮、硝西泮等。抗癫药物不良反应多,用药时间长,虽然临床主张单一用药,然而不同患者自身情况不同,临床合用药物的情况仍经常出现。抗癫药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非常复杂,与其他药物合用时时常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了解此类药物相关的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1巴比妥类本类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扑米酮、美沙比妥…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人肝微粒体中研究1,3,8-三羟基-5-甲氧基山口山酮(1,3,8-trihydroxy-5-methoxyx-anthone,TMX)对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s)的抑制作用。方法:研究加入TMX后,微粒体内主要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微粒体孵化体系中各探针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活性用探针药物的代谢产物浓度与母药浓度的比值表示。结果:加入TMX前后CYP1A2,CYP2C9,CYP2C19,CYP2E1,CYP3A4活性改变[均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5×10-3(2.03×10-3,3.88×10-3),3.14×10-2(1.87×10-2,4.42×10-2),2.27×10-3(-1.4×10-2,1.81×10-2),7.72×10-2(-0.83×10-2,0.2374),-0.2548(-2.9802,2.4707)。CYP1A2,CYP2C9的活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0μmol/L的TMX在体外对CYP1A2和CYP2C9有显著性抑制作用,对CYP2C19,CYP2E1和CYP3A4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给予普卢利沙星胶囊的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成年受试者按3×3拉丁方随机分组,分别单次口服132、264、528mg普卢利沙星胶囊,多次口服264mg普卢利沙星胶囊,连续6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普卢利沙星代谢产物NM394的血药浓度。应用DASver1·0软件进行模拟拟合及参数计算。结果:12名受试者全部完成单次给药试验,试验期间未发生任何药品不良反应。各受试者血样中检测不到普卢利沙星,只能测定其代谢产物NM394。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符合二室模型,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无性别差异。多次给药未见蓄积现象和药动学参数的改变,表明本品无自身酶抑制或诱导作用。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特异性强,可满足普卢利沙星临床药动学试验要求,其参数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在我国成人中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志愿者单次和多次口服巴洛沙星片的药动学。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单次给药试验口服(100 mg、200 mg、400 mg)3个剂量,多次给药试验口服剂量为每次200 mg,每日1次,连续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巴洛沙星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单剂量(100 mg)c_(max)(1.42±s 0.25)mg·L~(-1),t_(max)(0.8±0.4)h,t_(1/2)(7.4±2.7)h,AUC_(0~∞)(9.8±1.7)mg·h·L~(-1);单剂量(200 mg)c_(max)(2.9±0.6)mg·L~(-1),t_(max)(0.9±0.4)h,t_(1/2)(7.2±1.1)h,AUC_(0~∞)(21±3)mg·h·L~(-1);单剂量(400 mg)c_(max)(5.6±1.4)mg·L~(-1),t_(max)(1.2±0.4)h,t_(1/2)(8.4±2.2)h,AUC_(0~∞)(44±12)mg·h·L~(-1)。多剂量c_(max)(2.9±0.8)mg·L~(-1),t_(max)(0.83±0.19)h,t_(1/2)(8.2±2.0)h,AUC_(0~∞)(21±5)mg·h·L~(-1),FI(93.7±1.4)%。结论:巴洛沙星在人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