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曲建梅  王晓梅 《西部医学》2013,25(9):1382-1383
目的观察来得时联合拜唐平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作安全性评价。方法将符合初发Ⅱ型糖尿病纳入标准病例9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诺和灵30R治疗,治疗组给予来得时联合拜唐平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且治疗组在降低空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得时联合拜唐平治疗初发Ⅱ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P-1微视野计与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Humphrey750型)在青光眼中的应用,探讨两种检查手段的关系及二者的优缺点。方法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6例(56眼),分别进行MP-1微视野计(意大利Nidek技术)检查及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Humphrey750型)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上、下、鼻、颞、中心五个区域并相互对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值(MS1)均比相应的微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值(MS,)高,差值10.34±7.89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的平均光敏感度值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P〈0.01)。青光眼患者均为中心注视,相对稳定者占43%,相对不稳定者占57%。在7例Humphrey750型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中,有6例患者MP-1微视野计检查显示盲点扩大及上方或下方弓形区敏感度下降。在4例晚期青光眼患者中,用Humphrey750型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未检查出视野范围,而在MP-1微视野计中可查出中心管状视野和/或颞侧视岛。结论MP-1微视野计的检查结果与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检查结果一致;其可以作为青光眼患者的检查手段,准确评价患者视功能;亦可以更早地发现青光眼病理改变,所以在青光眼的诊断及视功能评价中,它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组症状,体征表现极相似于青光眼但非青光眼所致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分析诊断,并作治疗探讨。方法:我院1993/2003-10间一组症状相似的颈椎病患者37例,分析其症状及体征特征,并与青光眼相鉴别。结果:通过此组患者症状体征分析,提醒相关医师掌握这些知识,对此组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结论:该组患者是一组特殊类型的眼科患者,可暂称其为缺血性视疲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派立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应用经验。方法 52例(98眼)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6例(66眼),高眼压症16例(32眼),给予派立明点眼,一日两次,分别检查用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三年的眼压,用药后半年、一年、三年的视野。结果比较各时间段的回访结果,眼压、视野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患者滴用派立明有效降眼压,同时,安全性好,对同时有全身性疾病患者更为适用,是一种有效、首选率高的青光眼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中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因素特点。方法对56例45~60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和51例45~60岁的正常人群(正常组)分别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 Scale,HAMA),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躁狂评定量表(Mania Rating Scale,MRS)进行测评,记分项目包括:HAMA表总分A,包括2个因子,精神性焦虑(A1),躯体性焦虑(A2);HRSD表总分用B表示,包括5个因子,焦虑/躯体化(B1),体重(B2),认识障碍(B3),迟缓(B4),睡眠障碍(B5);MRS表总分用C表示,病情程度用病情指数(C0)表示。青光眼组(G)与正常人组(Z)各项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的各量表总分均在抑郁或焦虑症、躁狂状态的诊断分数以下。2组各项得分比较,有3项因子无统计学意义差异:B2G与B2Z(t=0.438,P=0.667〉0.05),B3G与B3Z(t=2.051,P=0.055〉0.05),B5G与B5Z(t=1.535,P=0.142〉0.05)。其余各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青光眼患者群在心理评定量表中的多项因子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性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想法固执,易激惹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糖和高胰岛素对人miR-145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为正常组、高糖组(25 mmol/L)、高胰岛素组(300 m U/L)和高糖高胰岛素组,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用real-time PCR测定各组VSMC中miR-145的水平;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细胞划痕法分别测定VSMC的增殖及迁移。miR-145病毒转染VSMC 48 h后,再分为上述4组,用上述方法测定病毒转染后VSMC的增殖与迁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其他3组miR-145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P0.05),尤以高糖高胰岛素组下降最明显(P0.01);高糖及高胰岛素促进VSMC的增殖和迁移。miR-145病毒转染后,各组VSMC的增殖和迁移均较转染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血糖及高胰岛素降低VSMC中miR-145的表达,miR-145的过表达可抑制VSMC的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52只,任意选取其中20只以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糖尿病建模成功的大鼠与16只正常大鼠以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另外16只大鼠只开胸不造模、不给药作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造模术后2周,处死各组动物,取左心室梗死区及相邻区域心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周边区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信号转导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磷酸化eNOS(p-eNOS)]、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组成活大鼠分别为:糖尿病心肌梗死组12只,非糖尿病心肌梗死组(对照组)13只,假手术组14只。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缺血心肌新生血管明显减少(19.7±3.8比14.2±3.6,q=2.98,P〈0.05)。糖尿病组、假手术组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9±0.12、0.65±0.23和1.53±0.20,F=6.52,P〈0.0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Akt和eNOS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2.78,P〉0.05),但糖尿病组p-eNOS蛋白表达显著减少(0.49±0.09比1.16±0.12,t=5.68,P〈0.05)。糖尿病组内皮抑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4.6±0.6比2.3±0.4,t=8.63,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新生血管生成低下,VEGF转导通路在多个水平上参与其中,并与内皮抑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与皮质醇分泌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皮质醇分泌状况和高血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该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40例,包括皮质醇分泌正常的患者97例,皮质醇分泌过高的患者43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的皮质醇分泌情况、糖代谢情况、代谢综合征情况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皮质醇分泌过高的发生几率显著较高,全部糖尿病患者在8时和16时期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以及平均血皮质醇和对照组相比均较高,糖尿病患者的FPG、2h PPG、AUCg、FIN、HOMA IR等指标均比对照组较高,在糖尿病患者中,皮质醇分泌过高的患者其FPG、AUCg、2h PPG、HOMA IR等均比皮质醇分泌正常的患者较高,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中皮质醇高分泌的发生几率较高,且皮质醇分泌过高的患者其血糖水平和皮质醇正常分泌的患者相比较高。因此,可以将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作为其血糖控制程度的评价标准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无已知慢性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程度和肾功能状态,探讨慢性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内分泌科门诊无已知慢性肾病的9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血压,并检测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液生化指标。应用肾病膳食改良试验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采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kidney disease outcome quality initiative,K/DOQI)对慢性肾病进行分期。由专业眼科医师判断视网膜病变分期。结果:932例患者中,397例(43.0%)有蛋白尿,其中281例(30.4%)为微量蛋白尿,116例(12.6%)为临床蛋白尿。慢性肾病1期、2期、3期、4~5期分别为401例(45.0%)、339例(38.0%)、102例(11.4%)和49例(5.5%)。将932例患者按照蛋白尿程度分为蛋白尿阴性组和蛋白尿组(包括微量蛋白尿亚组、临床蛋白尿亚组)。蛋白尿组患者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空腹血糖均高于蛋白尿阴性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视网膜病变程度和高血压史是肾脏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伴发率高,伴发蛋白尿的患者其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T2DM组111例和对照组(NC组)39例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多态性.结果 T2DM组与NC组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各基因型的临床资料比较:GG组的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GG基因型有起病年龄相对更早的趋势和胰岛素应用比例更高的趋势.结论 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与T2DM发病无明显相关性,但G等位基因仍有可能是T2DM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