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景万仓  许霄霄 《新中医》2018,50(8):151-15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治疗前后皮肤镜下皮损的特征。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7 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 0例应用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30例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分别记录2组第14天时皮疹的变化情况,使用皮肤镜观察7 0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4天时皮损的特征。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 7.5%,对照组4 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0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行皮肤镜检查,皮肤镜征象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不规则血管排列(64/7 0,占9 1.4%),点/球血管形态(56/7 0,占80.0%),黄色鳞屑(52/7 0,占7 4.3%),暗红色背景(4 9/7 0,占7 0.0%)。治疗前后皮肤镜检查变化,血管排列(不规则+规则):治疗前(7 0/7 0,占100%),治疗后(23/7 0,占32.8%)。血管形态(点/球、线状、点/球+线):治疗前(7 0/7 0,100%),治疗后(23/7 0,占32.9%)。鳞屑(黄色+银白色):治疗前(59/7 0,占84.3%),治疗后(14/7 0,占20.0%);暗红色背景:治疗前(4 9/7 0,占7 0.0%),治疗后(12/7 0,17.1%),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慢性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皮肤镜可微观观察慢性湿疹的特征及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苗药内服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疗效。方法:选取64名符合实验标准的带状疱疹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苗药内服及干扰素、维生素B12注射液等穴位注射,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内服及维生素B12肌注等。治疗前后观察、记录止疱时间、水疱干涸时间、红斑减轻时间、疼痛减轻时间、止痛时间、脱痂时间及有否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水疱干涸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减轻时间、止痛时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结合苗药内服能促进带状疱疹皮损消退、显著减轻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疼痛、抑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39岁。主诉:脐部一米粒大肿物5 d。现病史:患者5 d前曾去林区游玩,当晚感觉脐周灼热伴轻微疼痛,遂发现脐窝一米粒大呈息肉状浅灰色肿物。自行用碘伏消毒处理,上述不适症状逐渐消失,但肿物仍在,故于2016年5月3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夹脊穴及阿是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带状疱疹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阿昔洛韦片:0.2 g,口服,每日5次;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重组人干扰素a1b注射液30μg,夹脊穴、阿是穴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阿昔洛韦片:0.2 g,口服,每日5次;维生素B12片:50μg,口服,每日3次。2组疗程10日。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疼痛明显缓解及消失时间,水疱结痂及皮疹消退时间,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2组水疱结痂、皮疹消退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及阿是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疼痛减轻速度及程度明显,疼痛消失时间亦快,尤其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概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95例慢性泛发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47例,应用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治疗14天。对照组(B组)48例,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14天。两组患者均外用卤米松乳膏,连续治疗14天。两组分别记录14天症状、皮疹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1%,复发率16.13%;对照组有效率58.3%,复发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慢性泛发性湿疹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景万仓 《新中医》2017,49(5):96-98
目的:观察消痤汤内服及古方颠倒散外敷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予消痤汤内服及颠倒散外敷,对照组30例予维胺酯胶囊内服及复方氯霉素醇溶液外搽,治疗1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0例痤疮患者治疗前的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性激素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70例痤疮患者中18例孕酮增高,占25.71%,10例人促卵泡生成素偏低,占14.29%,7例泌乳素增高,占10.00%,余皆正常。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7.50%,对照组50.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分型肺经风热、肠胃湿热临床疗效分别与痰湿瘀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辨证分型肺经风热、肠胃湿热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情况示治疗组有5例患者外敷颠倒散后皮肤轻微瘙痒及轻微发红,于第2周治疗时皮肤瘙痒及发红均消失,余未见异常。结论:消痤汤内服及颠倒散外敷治疗痤疮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孕酮增高与痤疮发病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3岁,因“口腔水疱糜烂伴疼痛1+年,再发半年,加重1+月”于2008年10月3日2pm以“天疱疮”收入我科。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出现多处水疱、糜烂,伴明显疼痛,无畏寒、发热及关节疼痛,曾就诊于某医学院附院口腔科,经病理活检后诊断为“天疱疮”,予“强的松”12片/d,口服1月治疗后皮疹消退遂自行减量并停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