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3岁。因“言语不清、视物模糊2个月”于2007年2月16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双眼视物模糊,以右眼明显,同时感到双下肢无力,但仍能工作。2个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以视力下降明显,无视物重影,跌倒过1次。无发热、头痛及呕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12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将其分为正常组76例(对照组)和异常组44例(研究组)。对每例患者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及卒中后抑郁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进行两组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抑郁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异常与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严重性是相关的,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从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有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期综合相应康复治疗。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分期和改良Barthel指数得分为标准,治疗前和治疗15天一个疗程后各评定一次,治疗2个疗程后再次评定。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ation,HBO)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睡眠、运动及用药剂量的影响。方法 50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PD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疗程后应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价其睡眠、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和Hoehn-Yahr(H-Y)分级评价运动功能,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的多巴胺类药物剂量及其变化,并对相关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压氧治疗4疗程后PDSS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其中第1项睡眠质量、第2项入睡困难和第12项肌张力障碍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关"状态下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P<0.05);治疗后多巴胺类药物减少24.4%(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除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外,对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66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药物(黛力新)治疗6周,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Zung量表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结果:治疗组Zung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减分明显,ADL评分明显增加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对急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0例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加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20min/次,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10d分别进行SNSS和BI评定。结果在治疗后10d,SNSS评分和BI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循环系统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究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广州市新海医院收治的 80 例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 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总胆固醇(TC)指 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TC、TG、LDL–C 均降低,HDL–C 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 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血浆黏度高 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 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4例。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口服西酞普兰和乌灵胶囊,西酞普兰组和乌灵组分别口服西酞普兰乌和灵胶囊,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评定抑郁情况;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治疗8周HAMD评分乌灵组明显改善(P<0.05),而西酞普兰组和联合组均极显著改善(P<0.01),且联合组较乌林组、西酞普兰组有显著差异(P<0.05)。三组NIHSS评分,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极显著下降(P<0.01);BI评分,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极显著上升(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而MMSE评分治疗8周后3组均显著提高(P<0.05),组间无差异。结论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乌灵胶囊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晏昆  冉守连  林涛  蒙凌  钱浩 《吉林医学》2013,34(17):3383-3384
目的:探讨制衣工人头昏的常见病因,分析临床特征。方法:观察281例来自我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部(分别为219例和62例)以头昏为主诉的制衣工人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颈椎片、EEG、TCD、CT等辅助检查结果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分析病因并随访观察。结果:本组281例患者临床诊断及构成比依次为:颈椎病111例(39.5%),神经症59例(21.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36例(12.8%),后循环缺血(PCI)24例(8.5%),偏头痛21例(7.5%),高血压病13例(4.6%),前庭神经元炎8例(2.8%),脑干出血3例(1.1%),多发性硬化(MS)2例(0.7%),脑肿瘤1例(0.4%),病因不明3例(1.1%)。结论:颈椎病是制衣工人头昏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较高比例合并神经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PAR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低密度梗死区且血脂生化指标显示有异常的患者设为实验组, 100例体检或因周围神经病变等入院行头颅MRI未发现脑梗死病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875796(Hha I位点, SNP1)和rs1699337(Hinf I位点, SNP2),以通过限制性酶片段多态性去检测SNP的基因型。观察两组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CHOL),分析基因多态性。结果实验组TG、CHOL、LDL-C分别为(2.88±1.02)、(4.76±1.06)、(2.64±0.85)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1.67±0.85)、(4.19±1.35)、(2.17±0.63)mmol/L,HDL-C(1.31±0.22)mmol/L低于对照组的(1.69±0.88)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RγC161T:本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断长度为200 bp。当碱基C突变为T后,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EcoR72I识别,故TT纯合型因酶切位点消失,酶切电泳后仅见200 bp 1条带;CC型为野生纯合型,是常见基因型,可被酶切为120 bp、80 bp 2条带;CT为突变杂合型,酶切后可见200 bp、120 bp、80 bp 3条带。PPARβ+294T/C:本实验PCR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269 bp。当碱基T突变为C后,可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SLI识别并酶切,故可见突变纯合子CC型被切为167 bp和102 bp2个电泳条带;而TT野生纯合型无酶切位点,是常见基因型,酶切电泳后仅见269 bp 1条带;CT型为突变杂合型,电泳后产生269 bp、167 bp、102 bp 3个电泳条带。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的大多数基本病变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PPARγ基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潜在候选基因很有可能就是PPAR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