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雪松  时开网 《中外医疗》2008,27(32):139-139
目的 探讨腹外疝的超声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临床拟诊腹外疝患者的行超声检查资料,经确诊为腹外疝的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外科治疗.结果 45例患者超声诊断为腹股沟斜疝35例、直疝4例、切口疝2例, 且22例为可复性疝,另外19例非可复性疝均为腹股沟斜疝.经确诊的41例腹外疝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术后出现并发症仅3例.结论 超声诊断腹外疝可作为影像学检查中的首选方法;无张力疝修补术外科治疗是目前临床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综合物理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行综合物理疗法等非手术治疗,包括弹力绷带压迫疗法和徒手淋巴导液法。结果43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轻中度的40例患者均恢复正常。3例重度水肿的患者中有1例获得痊愈,1例水肿明显减轻,剩余1例症状均得到改善,但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综合物理疗法是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施雪松 《中外医疗》2013,32(11):72-73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的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情况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6—2011年间行近胃次全手术的75例胃上部癌患者进行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的评估、胃食管反流测定。结果保留迷走神经肝支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均数值(20.38±3.25)与对照组均数值(16.87±2.7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评价酸反流的指标和反映胃食管反流整体情况的DeMeestei评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结论胃上部癌患者手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肝支对于防止术后胃食管反流、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赖氨酸?聚乙二醇?赖氨酸叶酸二聚体[68Ga?DOTA?K?PEG2?(K?FA)2,简称68Ga?DOTA?2P?FA2],并研究其用于卵巢癌及腹腔转移灶靶向显像的价值。方法:合成68Ga?DOTA?2P?FA2并考察其体外理化特性,构建皮下荷人卵巢癌(SKOV3)及其腹腔转移灶裸鼠模型。设立叶酸受体阻断组、荷人肺癌(A549:叶酸受体表达阴性)裸鼠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考察68Ga?DOTA?2P?FA2体内生物学分布,皮下荷瘤鼠在显像剂尾静脉给药后120 min行microPET检查、腹腔转移荷瘤鼠在显像剂尾静脉给药后60 min行microPET?CT显像。结果:68Ga?DOTA?2P?FA2放射化学纯度为(96.30±1.28)%,体外稳定性好,叶酸受体亲合实验IC50为17.1 nmol/L,辛醇/水分配系数(lg P)为-1.89。尾静脉注射后120 min,卵巢癌皮下肿瘤放射性摄取达到峰值,可被过量叶酸有效阻断,其在血液、心及肺中清除迅速,肝脏摄取少,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培美曲赛预注射有效加快其在肾脏的排泄。microPET显像提示皮下卵巢癌肿瘤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叶酸受体阻断组和阴性对照组。microPET?CT显像提示腹腔转移灶放射性摄取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68Ga?DOTA?2P?FA2能靶向聚集在叶酸受体高表达的肿瘤部位,是卵巢癌及其腹腔转移灶显像的良好显像剂。  相似文献   
6.
长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上调的H19、HOTAIR、TINCR、LINC00152及下调的MEG3、GAS5、LET、AA174084等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lncRNA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有望为胃癌的诊治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与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EP及25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结果与TAPP组比较,TEP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50.41±12.67)minvs(65.34±15.25)min]、住院费用较低[(7016±751)元vs(7413±1062)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痛药使用率(0vs16%)和术后并发症(12.5%vs34.4%)比较,TEP组例数少于TAPP组(P<0.05)。结论TEP术式与TAPP术式各具优点,但相对而言TEP的手术时间短、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及疼痛较轻;对于单纯的易复发性疝而言,TEP不进入腹腔,可在腹膜前进行修补,是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闭孔疝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2003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7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行疝修补术,其中因肠管坏死行肠切除术5例,行嵌顿小肠松解复位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痊愈出院5例,死亡2例.结论闭孔疝术前误诊、漏诊率极高,对老年体弱、有多胎生育史伴腹痛、呕吐等肠梗阻表现的患者,需高度警惕闭孔疝的可能,CT检查有利于闭孔疝的早期确诊,及时手术干预对减少该疾病的并发症及致死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 AFP)、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1, Gli1)和CD147水平变化以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拟行根治术治疗的142例胃癌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常规实施胃癌根治术治疗,术后给予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根据术后有无病情复发或远处转移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记录观察组术前、术后7 d及对照组健康体检时血清IGF-Ⅰ、AFP、Gli1及CD147的水平变化,分析血清IGF-Ⅰ、AFP、Gli1及CD147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前血清IGF-Ⅰ、AFP、Gli1、CD147及术后7 d血清IGF-Ⅰ、Gli1、CD14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7 d血清IGF-Ⅰ、AFP、Gli1、CD147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术后7 d血清IGF-Ⅰ、Gli1、CD147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术前比较,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术后7 d血清IGF-Ⅰ、AFP、Gli1、CD147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Ⅰ、Gli1及CD147是影响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P0.05或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li1及CD147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较高,并且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升判断价值。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清IGF-Ⅰ、AFP、Gli1及CD147水平明显降低,且IGF-Ⅰ、Gli1和CD147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病情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因素,联合各项指标检测对预测胃癌根治术后病情复发和远处转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脊椎蛋白2(SPON2)、基质Gla蛋白(MGP)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CRC患者9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SPON2、MGP表达;分析SPON2、MGP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CRC癌及癌旁组织中SPON2阳性率分别为65.96%(62/94)和6.38%(6/94),MGP阳性率分别为63.83%(60/94)和8.51%(8/94),SPON2、MGP在CR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χ2=72.251、62.298,P均<0.001)。低分化程度、TNM分期Ⅲ期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SPON2、MGP阳性率分别高于高中分化、TNM分期I~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χ2/P=9.694/0.002、10.883/0.001、14.100/<0.001,14.785/<0.001、9.731/0.002、12.7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