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垫枕悬吊过伸练功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海泉 《江苏中医》1994,15(9):31-3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斜扳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结果:治愈29例,明显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8%(95%CI=83.7%~99.9%)。结论:斜扳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支撑钢板联合治疗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复杂骨折,常合并周围组织损伤,治疗不当将产生膝关节疼痛、僵硬、不稳定或畸形等不良后果。自1997—2002年作者运用T型L型支撑钢板联合治疗Schatzker分型为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获得6个月~5年随访者3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施海泉 《山西中医》2001,17(2):33-34
采用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结果:治愈72例、显著进步6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5%。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价值。②方法对34例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同时进行小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神经损伤及螺钉安置不当需二次手术的病例,未出现骨不连及下腰椎不稳复发,优良率达97%。④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 1989年 8月~ 2 0 0 1年 10月采用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 ,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 4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17~ 6 1岁 ,平均 33岁 ;左侧 2 0例 ,右侧 2 2例 ;新鲜脱位 34位 ,陈旧性脱位 8例。伤后距手术时间最短 5 h,最长 91d。本组病例均有外伤史 ,局部疼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 ,锁骨远端隆起 ,弹性固定等症状。X光线显示锁骨远端上移 1.5~ 3cm,其中 14例作喙锁韧带重建修补术。1.2 治疗方法 平卧 ,患肩后方垫高。颈丛配合臂丛麻醉。手术入路采用肩峰…  相似文献   
7.
垫枕悬吊过伸练功治疗胸腰椎屈曲型骨折62例通州市中医院(226300)施海泉脊柱胸腰段单纯骨折脱位的治疗,以往我们采用自身功能复位疗法,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结合悬吊过伸练功治疗,自1989年9月至1993年10月共治62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8.
<正>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容易发生创面不愈合,不愈合率可达27%。本院自1985~1994年共收治260例,发生创面不愈合52例。现对其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  相似文献   
9.
横8字辅斜8字弹力固定治疗锁骨骨折84例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 1 989年 7月以来运用横“8”字辅以斜“8”字弹力绷带固定 ,治疗错位型锁骨骨折 8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4例均为错位型锁骨骨折 ,其中男 50例 ,女 34例 ;年龄为 8~ 69岁 ;病程最长 1 2天 ,最短 1小时。单纯锁骨骨折 62例 ,合并其他骨折 2 2例 ;锁骨中段骨折 66例 ,远段骨折 1 6例 ,近段骨折2例 ;短斜型 48例 ,横形 2 0例 ,粉碎型 1 6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锁骨骨折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令患者坐凳上 ,挺胸抬头 ,双手拇指向前叉腰。一助手用单膝顶住患者背部正中 ,双手握其两肩外…  相似文献   
10.
张启锋  杨将  张鹏程  施海泉 《骨科》2015,6(5):256-260
目的 探讨测量Baumann角(the Baumann angle, BA)判断复位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并获随访的利用BA判断复位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CRPP)组(33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组(25例)。对两组在住院期间、拆除石膏后和末次随访时的BA以及肘内翻发生率等进行比较,以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获随访12.0~45.0个月(平均14.7个月)。5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切口或针道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CRPP组肘内翻发生率12.12%,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4.85%;ORIF组肘内翻发生率8.0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4.00%,两组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位后BA≥80°与<80°的患者的肘内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位后及时测量BA,以其是否<80°作为标准判断是否予以纠正复位,再行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