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灸法循经感传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关于针刺循经感传的研究,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用灸法观察感传现象的报道尚少。故我们从1984年3月~1986年5月在医疗工作中,无选择地以249例病人为对象,运用不同的灸法,观察了1201穴次的循经感传现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方法 1.对象:针灸科门诊医治病员249人,年龄在16~70岁之间,职业不限,均无经络知识,智力发育正常,能与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诉述比较清楚、可靠和真实。2.灸治穴位:肺经—列缺、太渊。大肠经—曲池、合谷。脾经—三阴交、阴陵泉。胃经—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心经—神门、通里。小肠经—腕骨、支正。膀胱经—肺俞、肾俞、昆仑。肾经—照海、太溪。心包经—大陵、内关。三焦经—阳池、外关。肝经—大敦、太冲。胆经—绝骨、阳陵泉。任脉—膻中、中脘、气海、关元。督脉—百会、大椎、命门。3.艾灸方法:用模具做成底为6mm~2,高  相似文献   
2.
<正> 患者李某,男,38岁,司机,于1991年5月1日晚被重物击中头部(表皮无破损),当时只感头部闷痛,自第2d起出现面部(左侧)强硬不适,遂渐出现口角歪斜,双眼球均偏向右侧,不能左右转动,视物不清,伴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曾在外院诊治,无效,于5月5日来我院针灸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从1986年开始用耳压疗法试治失眠证,疗效较为满意,现就其中资料完整者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34例,其中男7例,女27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67岁,平均年龄43.5岁;工人9人,干部14人,农民2人,退休职工5人,居民4人。以中年人、脑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以晚上休息后1小时不能入眠,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为主证,兼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体倦纳少者属心脾两虚;伴有心烦口干、五心烦热,心悸遗精者属心肾不交;或有头痛,面时潮红,易怒口苦者属肝阳上亢;多梦易惊、胆怔心悸者属心胆气虚;有失眠、胸闷嗳气,腹胀者属胃中不和;胸闷头重,口苦目眩者系痰热内扰;有外伤史而疼痛引起失眠者属疼痛性“不寐”。  相似文献   
4.
方安明  曹新超 《陕西中医》1998,19(6):265-265
<正> 梁某,女,72岁,居民。1997年4月14日初诊。自述3月来经常与“鬼”(死去的家人)谈话,喋喋不休,不分昼夜,不能自己。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分析了10185例住院死亡病例发病、死亡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疾病的发病、死亡以12、1、2三个月为高,4、5、6、7四个月为低;以冬至、小寒、大寒为高,清明前后至小暑前后为低。死亡前一日病情加重多在辰、巳、酉三个时辰,缓解多在丑、寅两个时辰,死亡以卯、辰、巳三个时辰为高,以丑、亥两个时辰为低。据此,认为疾病的发生、变化、死亡与阴进阳退、阴盛阳衰、阴阳交接、节气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