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捻转补泻法与经脉循行方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教科书中捻转补泻法左转为补法,右转为泻法提出疑义;认为单纯的左转或右转不存在补泻,须与经脉循行方向结合方能产生补泻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洪 《光明中医》2006,21(3):16-17
本文运用整体观念,逆向思维,经络穴位理论,从中西医的角度结合临床,阐述了经过临床验证的脊柱整体治疗,强调了椎曲的重要性及如何恢复椎曲.治疗特点是由下往上治,脊柱两头治,后病前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项部横刺法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项部横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周均治疗6次,连续3周。两组均静脉输注银杏达莫10mL,并控制血压、血糖等,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以及头颅多普勒超声(TCD)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值高于治疗前,LVA、RVA、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A、RVA、BA的Vm、P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部横刺法治疗能更好地增加脑血流,改善后循环供血及临床症状,是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下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上下平衡针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有提高。结论上下平衡针法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张志刚  彭文洪 《医药导报》1996,15(3):124-124
综述红霉素、硫酸镁等8种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7.
文洪 《光明中医》2012,27(5):967-968
本文根据中西医有关理论,结合长期临床实践验证,一改腰背委中求、上病下治的常规治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提出了①升降针法:即先从下往上治,欲降先升,改变腰部瘀阻状态;继而升中有降,引膀胱经气下行.(②首次提出了前后针法:在以往治疗腰腿痛注重上下通畅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肾经为载体的腰椎前后平衡理念,为立体性(包括上下前后)、整体性地治疗慢性疑难腰椎间盘突出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阴经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足三阴经为主,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每组针刺一次为30min,10次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针刺足三阴经为主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及下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从标本根结理论选穴治疗肝胆火盛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根据标本根结理论选穴针刺治疗,而对照组则予常规针刺治疗。结果:从标本根结理论选穴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结论:从标本根结理论选穴治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在针刺治疗中的应用山西中医学院(030024)文洪肝为刚脏而主舒泄,以升为常;肺为娇脏而主宣肃,以降为顺。肝居下焦,从左而升,肺居上焦,从右而降。肝升肺降,如此周转运行,方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行,从而维持人体的左右乃至上下的平衡。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