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药并举治疗痤疮2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口服中药与面部微针的方法治疗痤疮,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56例门诊患者,男92例,女164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13岁,以18~20岁多见;病程最短1周,最长15年。皮损主要分布在颜面部,以粉刺、丘疹、脓疱多见,少数为结节,囊肿。2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用本院经验方“痤疮平”加味,药用:虎杖、山楂各12g,银花、蒲公英、生地各15g,炒枳壳、大黄、栀子、连翘、丹皮各10g。1剂/d,水煎,早晚各服1次,10剂为1个疗程。脓疱较多、肿痛甚者加白花蛇舌草、地丁、赤小豆;颜面肤红,日久难退者加红花、凌霄花;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  相似文献   
2.
<正> 血海,是足太阴脾经的膝部腧穴,又名百虫窠,血郄。具有调血气,理血室,使血气归流,导血归海的功效。我们以血海穴为主针刺治疗瘙痒性皮肤病30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环境、情绪等因素,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病人偏重于湿热型,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皮肤病收到很好的疗效,现举典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药并用治疗冬令瘙痒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瘙痒是皮肤病中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老年多见.笔者采用针剌兼服中药治疗30例,收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我科1982~1987年用自拟方“路路通方”熏洗和浸泡,治疗各种以瘙痒为主证的皮肤病,效果良好,现将63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63例病人中男性26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9岁,以30~65岁多见。病程最短半月,最长20年;病变部位在四肢、头部、躯干不等。63例均经过中药内  相似文献   
6.
戴蜀平 《河南中医》2010,30(6):617-617
以五行理论为基础,依据肺主皮毛对过敏性紫癜进行辨证论治。运用补肺温中健脾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虎糊膏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地虎糊膏治疗,对照组给予消炎癣湿药膏治疗,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虎糊膏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好,为临床上治疗亚急性湿疹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戴蜀平 《河南中医》2008,28(11):67-67
瘙痒性皮肤病为临床常见,易复发的皮肤病.其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却没有满意的疗效,患者深感痛苦.近年来,我科用龙胆泻肝胶囊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此类疾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地虎糊膏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虎糊膏对豚鼠亚急性湿疹的治疗作用。方法: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豚鼠背部亚急性湿疹模型,模型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豚鼠右耳外侧涂地虎糊膏,对照组右耳外侧涂消炎癣湿药膏,模型组不涂药。观察各组豚鼠右耳肿胀度、增厚度及组织病理切片中炎症细胞数计数的改变。结果:地虎糊膏能有效的减轻亚急性湿疹豚鼠耳廓肿胀度、增厚度,抑制其炎症渗出。结论:地虎糊膏对亚急性湿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