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治疗心脏疾患的7种方法,即养阴清热法、补脾养心法、温补心阳法、调和阴阳法、逐寒止痛法、蠲饮通阳法和泻火清热法.各法均阐明了其适宜的中西医病名及相应的方药.  相似文献   
2.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朱良春先生学验俱丰,倍受中医后辈所敬仰.多年来笔者对其临床医著反复拜读,颇受启发.更有幸近年曾参加朱老承办的全国中医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提高班,亲聆教诲,受益匪浅.其治病用药特色实用性强,仿效多验.兹将笔者应用其临床经验的体会举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试论仲景用细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160余种,每味药物在其功效、配伍、剂型、用量及煎服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法度,无不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其中有关细辛的用法,于临床尤具指导意义.论中所用细辛的方剂<伤寒论>5首,<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15首,除去二书中相重复者2首,共计18首.兹就细辛的使用规律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4.
大枣性温味甘,不仅是营养丰富的果食,而且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广泛应用于临床,首见于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细读该书,前22篇,所载方剂凡205首,而用大枣者则有48首,分论于15篇之中,所治疾病达20余种。在具体  相似文献   
5.
6.
杨百教授治病特点戴天木(湖北中医学院,430061)杨百教授致力中医50载,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临床经验丰富,医技精湛。其治疗疾病,效果卓著,疑难重症,屡建奇功。笔者随师学习,耳儒目染,受益良多。兹将先生治病特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着抓主症辨证求因...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治肝12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肝藏血,主疏泄。肝之阴阳、气血失调,或邪犯肝经,使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则可致多种病证。纵观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有关治肝之法泛见于多篇原文之中,内容丰富而较全面,至今对临床治疗肝病仍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金匮要略》方看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举《金匮要略》相关方剂 ,从广义角度探讨了张仲景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认为已病后进行预防性治疗、用药 ,以防止变生新病或防止药物副作用导致的不良后果 ,是张仲景治未病预防思想的体现。从二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既病防变方 ,列举了防肝病传脾、防冲气犯胃、防阳虚痰阻、防瘀致水停的方剂 ;二是防攻邪伤正方 ,列举了防峻猛伤脾、防发散伤阳、防温燥伤阴、防破瘀伤气的方剂。  相似文献   
9.
下法,即通过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使病邪从下窍而出的一种治法。我国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下法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伤寒论》(本文指《伤寒论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伤寒》)398条原文之中,论及下法者则有110余条;《金匮要略》(本文指《金匮要略讲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以下简称《金匮》)二十二篇之中,论及下法者则有十四篇计五十余条原文。这些论述,迄今对指导中医临床仍具有重要价值。兹据笔者学习之粗浅体会,从下法的运用与禁忌两方面,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早搏是由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而引起的心脏搏动,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患者常自觉心前区突然跳动,或心跳暂停、悸动不安,并可见脉搏歇止等症。著名老中医杨百茀教授业医近五十载,临床经验颇丰,对本症的辨证治疗,效果尤著。兹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