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探讨中药审因论治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治疗作用。应用调补脾肾、搜邪泄浊法 ,对一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进行单纯中药治疗。结果 :经过 12个月治疗 ,AFP由最高 10 0 0 0 μg/L降至正常 (<2 0 μg/L) ,AFP异质体同步转阴 ,B超、MRI显示肝部实质性肿块消散 ,肝功能好转。提示本治法对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基于"伏邪"说的肝复安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铁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铁代谢异常相关性肝病(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54例)。治疗组予中药"肝复安"辨证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抗病毒、保肝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6个月,观察肝脏铁质沉积疗效,比较血清铁代谢指标、肝功能、病毒及相关免疫指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肝脏铁沉积疗效比较,第24个月、第3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浓度及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指标异常率更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转铁蛋白(TRF)浓度及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著、指标异常率更低(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CD3~+水平及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程度更显著、指标异常率更低(P0.05);CD4~+/CD8~+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伏邪"说的肝复安治疗慢乙肝患者铁代谢异常,能有效纠正铁代谢异常,恢复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乙型慢性肝炎用柔肝健脾滋肾搜邪法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例肝肾阴虚兼脉络瘀阻型的乙型慢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以中医86-5方(肝复宁)及干扰素、维生素、白蛋白等治疗。结果:治疗组HBeAg的阴转率为64%,其中12例产生抗-HBe;对照组HBeAg的阴转率为20%,仅2例产生抗HBe。其他相应病毒复制标志等多方面指标的阴转率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为高(P<0.005)。  相似文献   
4.
肝复康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和阳解凝法治疗顽固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理。将120例患者分成肝郁脾虚型、脉络瘀阻型、肝肾亏损型各40例,每型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各20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脏代谢指标、HBV-M、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疗程6个月。结果:中药组疗效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肝郁脾虚型疗效最佳。提示中药肝复康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修复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复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难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 ,经常可以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黄疸持续时间较长 ,不易消退 ,影响了生存的质量。我们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 ,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 ,拟定和阳解凝治则 ,研制成中药制剂肝复康 ,显示初步疗效 ,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入选病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 1995~ 1998年我院肝科病房住院病例 ,按 1995年 (北京 )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伴有顽固性黄疸 80例 ,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各 40例 ,两组病情见表 1。  二、中医辨证患者属阳虚阴凝 ,痰浊瘀阻型 ,主要症状为面色黧黑、倦怠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