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1.
祁蛇,又名五步蛇、蕲蛇、白花蛇,方胜板等。主产子皖南山区以及赣、闽、浙、黔、贵、两广等地,台湾省也有出产。国外对祁蛇的认识较我国为晚,直到1888年才开始发现(而且还是根据我国的标本取样命名),这比唐·柳宗元有关著作提及之晚一千多  相似文献   
2.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皖南新安医学的奠基人.与常熟缪希雍、杞县张颐、吴县陈可大并列为我国明代四大名医。汪氏发明“新感温病”、以补“伏气温病”之不足,促进了明清温病学说的发展;首倡“营兼气血”的论点,尤重气血学说:外科倡言“治外必本于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用鸡内金,堪称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用鸡内金合生酒曲治胃脘硬物堵塞,配柴胡疗肝积肥气,伍红娘、三棱等治胃中淤痛,与白面、芡实等治高年气虚痰结发为胸满胁痛,和山药、白术、生地相伍治女子血枯不月等等,足以说明。 综观《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深觉张氏用此诚可谓灵思巧变,得心应手。概其应用功效,约有如下三端: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祁门县明清期间六御医之一的王碘有关史料,如已搜集到的王氏宗谱(嘉庆木刻本)、京都王路肖像、王映合葬墓、王氏宗调“五风楼”等一批新安医家古医籍、医家文物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认为本资料较为详实,内容可靠,可弥补国内文献报道、志书辞典之不足甚至纠正失误,同时为从事中医临床和医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借鉴以及史料检索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6.
新安,古郡名,始建于晋·太康元年(280年),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易名嶶州,领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婺源(今属江西)县,元为路,明清为府,今改黄山市。辖区虽有变更,后世仍以上述一府六县称之“新安”。  相似文献   
7.
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敏、思鹤),皖南新安著名医家。授太医院官,曾于嘉靖35年(1556)完成我国十大医学丛书之一《古今医统大全》。现据该书中《老老余编》、《养生余录》两篇所及,浅析徐氏对老年医学方面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药半夏,始载《内经》。《本经》谓其“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半夏对中枢神经有良好的镇静作用,观古察今,半夏用诸临床,其功不外化痰、消痞、止呕、安眠四端。半夏之用量,对临床疗效举足轻重。自《内经》半夏秫米汤以降,主以半夏为方者众,剂量差异殊甚。《伤寒论》载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每剂半夏均用半升,笔者经度量,约合今之50克;《金匮》为呕痞眩悸而制的小半夏汤,每剂用半夏一升,约合今之100克;更有甚者,《金匮》大半夏汤,主治胃反,每剂竟用半夏二升,约合今之200克。嗣后(?)  相似文献   
9.
对安徽省祁门县明清期间六御医之一的王Tian有关史料,如已搜集到的王氏宗谱(嘉庆木刻本)、京都王Tian肖像、王Tian合葬墓、王氏宗祠“五凤楼”等一批新安医家古医籍、医家文物进行了考证和研究,认为本资料较为详实,内容可靠,可弥补国内文献报道、志书辞典之不足甚至纠正失误,同时为从事中医临床和医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借鉴以及史料检索的机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