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范。方法分析12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无腹腔出血、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解剖熟悉、操作细致、正确处理好Calot三角,是防范术中并发症的关键。时刻牢记一切操作应紧贴胆囊壶腹、胆囊壁进行的原则,时刻警惕肝外胆管有多种变异,当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遇到困难时,适时中转手术是保证手术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都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创伤大、风险高及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逐渐被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所取代。随着医疗技术及介入器械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于2014年5月收治一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制备了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的口腔溶吸膜,考察了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利用口腔速吸膜固化前后的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多分散性系数、膜剂的外观形态、崩解时限以及葫芦素B在小鼠的体内药效学性质。该研究中制备的速溶膜外观呈均匀的淡黄色,可以在30 s内完全崩解,固化后的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在室温下储存120 d后,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和多分散性系数分别是(43.36±2.12)%,(108.82±5.28) nm,(-34.18±1.07) mV,0.088±0.012;未固化的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则分别是(41.26±2.22)%,(181.82±4.48) nm,(-30.67±0.81) mV,0.092±0.012。包封在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后,葫芦素B溶解度明显提升。相较于葫芦素B混悬液,包封在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中葫芦素B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明显提升。利用口腔速溶膜固化前后葫芦素B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对小鼠肿瘤的抑制率没有明显改变,分别是(93.17±0.43)%,(93.24±0.21)%。实验结果说明说磷脂胆酸盐混合胶束可以有效提高葫芦素B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活性,利用口腔速吸膜固化后胶束稳定性明显提高且葫芦素B的药效学性质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多发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多发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多为机械性损伤,抢救成功治愈23例,入院时即未能测到血压被抢救成功5例,本组再手术4例,病死率14.8%,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正确掌握救治腹部伤的原则,是治疗腹部多发伤的关键。严重多发伤常致腹内多脏器损伤,应尽量避免遗漏损伤脏器。在处理腹部损伤的同时还应注意颅脑伤,胸部损伤,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和腰椎骨折的处理,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护,合理治疗,各方面兼顾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使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胰腺外伤12例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清创止血胰周引流7例,胰体尾切除2例,胰头断端缝合、Roux-y空肠袢与远端胰断端吻合1例,十二指肠憩室化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所有病例均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禁食,胃肠减压,善宁0.1mg皮下注射,每日3次,补液抗感染,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合并胰瘘,带管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胰腺损伤缺乏特异性症状,术前各项检查如B超、CT和血尿淀粉对胰腺损伤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胰腺损伤,特别是严重胰腺创伤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胰腺的止血、清创、恢复胰管与肠道的联系,控制胰液外渗,正确处理内脏合并损伤及血管损伤,充分引流和营养支持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对高脂性大鼠脂肪肝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ig)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脂肪乳剂,每日早上9:00给予1次、连续5周,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供试药采用十二味穿甲片的原料浸膏粉),每日下午16:00给予1次,5周后称取体质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和肝湿重显著增加,肝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ALT、AST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肝小叶细胞内弥漫性密集细小的脂滴空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肝湿重、肝指数,以及血清TC、TG、ALT均有下降,其中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指数差异显著(P<0.05)、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各剂量组血清TC,以及1.4,0.7 g·kg-1剂量组血清TG差异显著(P<0.05或0.01);镜下观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 g·kg-1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窦清晰可见,细胞质内脂滴消失,肝细胞结构正常,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改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脂肪变性与模型对照组比无明显改善。结论: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良好的抗高脂性脂肪肝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葫芦素B磷脂复合物(Cu B-PLC),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评价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Cu B-PLC,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制备工艺,考察其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粒径及形态;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红外光谱(IR)综合分析Cu B-PLC的形成机制,利用MTT法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优化的Cu B-PLC制备工艺为以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剂,磷脂与葫芦素B的投药物质的量比为1∶1,反应质量浓度为1.5 mg/m L,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60℃和3 h,复合率可达97.15%。XRD和IR分析表明葫芦素B与磷脂未形成新的化合物或混合物,而是磷脂复合物;Cu B-PLC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到原料药的3.9倍;在水中复合物粒径为(521.30±10.50)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33 2±0.024 0;MTT实验表明,葫芦素B与Cu B-PLC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42.55、27.61μmol/L。结论成功制备了Cu B-PLC,工艺简单可行,复合率高,水溶性有所改善,且对Hep 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为葫芦素B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应用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江西省赣县人民医院收治46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EP手术的临床资料。直疝12例、斜疝34例;单侧疝36例、双侧疝10例,其中复发疝6例。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施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2~180min(平均单侧95min、双侧110min)。术后无须使用镇痛剂,住院时间3~10d,平均5d。主要并发症阴囊血肿4例,血清肿2例。随访1~16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TEP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同时对双侧疝进行处理,无需全身麻醉,使用硬膜外麻醉即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自 1 970年Johnson首创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PCV)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及并发症 ,在临床应用 30余年 ,其手术安全性高 ,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 ,已得到人们公认。 1 996年 9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对 2 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人施行了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996年 9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对 2 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病人施行了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 ,其中男性 1 4例 ,女性 6例 ,年龄 1 8~ 6 0岁 ,平均 4 2岁。穿孔到手术时间隔最短 6小时 ,最长 6 0小时 ,8小时以上者 1 6例 (占 80 % ) ,穿…  相似文献   
10.
外翻肠囊法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肠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并与芍药苷(Pae)溶液进行比较,该试验采用离体肠外翻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ae的含量,研究Pae-LLCN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状况,并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Pae-LLCN与Pae在不同浓度不同肠段均有吸收,且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可能为被动吸收;Pae-LLCN各肠段的累积吸收量Q和吸收速率常数Ka均高于Pae(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Pae-LLCN与Pae在整个大鼠小肠均有吸收,吸收机制可能为被动吸收;LLCN能显著改善Pae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