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效性原则,采用“性-效-物”三元论研究思路,从药性(味)和药效角度揭示白芍Q-marker。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解析白芍、炒白芍、赤芍化学物质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选择白芍中各结构类型代表化合物为配体小分子,通过与苦、酸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预测白芍潜在药性(味)物质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网络,进一步以体外抗炎药效筛选模型,验证白芍及关键化合物的抗炎药效作用,明晰基于药效的白芍物质基础,进而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结果确定白芍Q-marker。结果 共解析出白芍中42个成分、炒白芍中41个成分、赤芍中34个成分。其中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苦味物质基础,带有没食子酰基的鞣质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酸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白芍中17个成分通过作用于191个潜在靶点干预了165条相关通路,可发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子宫收缩、抗炎、镇痛、保肝、抗高血压和抑制汗腺分泌等作用;验证实验表明,白芍中8个主要成分可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结论 初步确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儿茶素、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酸为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的白芍Q-marker。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网络调控机制。方法 以方中主要成分兼顾主要结构类型为选取原则,确定了瓜蒌皮注射液19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数据库预测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收集冠心病及稳定型心绞痛的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借助Omicsbean软件及KEG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通过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对关键成分进行活性验证。结果 筛选出19个化合物的110个疾病靶点,经分析网络拓扑参数获得14个关键靶点:GAPDH、TNF、EGFR、MMP9、PTGS2、ACHE、REN、PPARG、F2、HSP90AA1、MMP2、IL2、HMOX1、FGF2,通过参与调节PI3K-Akt、血小板活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花生四烯酸代谢、钙离子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冠心病及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结论 瓜蒌皮注射液主要通过抗炎、保护血管内皮、调节氧化应激、干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能量代谢等途径发挥对冠心病及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