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六经辨证,同时运用以方测证之原理,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不同病证、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LVEF值与神经内分泌激活的关系,以及方证对应干预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以总结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分型规律,进一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论证规律。方法: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六经辨证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24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分成太阳病证组20例、阳明病证组17例、少阳病证组19例、太阴病证组50例、少阴病证组100例、厥阴病证组34例,每组根据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性别、年龄、病程随机分成基础治疗组、基础+经方治疗组。4周为1个疗程。用药(基础治疗、基础+经方治疗)前后观察测量指标包括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脑钠肽(BNP)浓度。从心功能、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变化角度探讨六经辨证与慢性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激活的相关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可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其中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及厥阴病证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证型。依据慢性心力衰竭的六经证型,治疗上选方较为多样性,但以四逆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为主要用方。结论:使用六经辨证内服中药汤剂配合口服西药基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常住居民的中医体质构成,为本地区人群进行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依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包中的中医服务内容,自制问卷开展体质调查和干预评价。结果:共调查2340名居民,平均年龄(41.25±7.5)岁,男性1320例,占56.41%,女性1020例,占43.59%,干预前平和质630例,占比26.9%,干预后平和质810例,占比34.6%,干预后居民中医体质得到改善(P0.05)。广州越秀区常住居民的体质构成有一定的差异性,实性体质以痰湿质和湿热质为主,虚性体质以气虚质为主。经过健康教育后,居民保健认识增强,中医保健养生知识、慢性疾病防治知识、中药使用规范评分、家庭护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居民防病意识和中医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改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家庭访视护理与中医体质辨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居民健康管理能力,改善居民体质。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越秀区某社区的128例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了解居民健康状况,责任护士开展家庭访视护理和具有中医特色的干预措施,通过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中医体质量化计分、生存质量变化和健康知识共3个方面评价项目效果。结果中医体质平和质得分显著升高,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共5种偏颇体质的得分均降低(P <0.05),阳虚质、阴虚质、特禀质3种体质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MOS SF-36)在 PCS 领域和 MCS 领域的生命质量得分比干预前增高(P <0.05)。健康教育知识在中医保健养生、慢性疾病防治、药物使用规范以及家庭护理知识评分有提高(P <0.05)。结论家庭访视护理结合中医体质调理措施可以拉近居民与医护人员距离,增强居民健康管理观念和能力,促进居民关注自身体质状况,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基于cAMP、cGMP初步建立“六经欲解时”理论支持下慢性心衰伴失眠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方法:将符合慢性心衰伴失眠六经辨证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360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基础加艾司唑仑片治疗、欲解时治疗组采用欲解时基础加经方治疗、欲作时治疗组采用欲作时基础加经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慢性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LHFQ)、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并将各经病证组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观察患者及健康人23时、8时、13时、17时的环核苷酸(cAMP、cGMP)的变化。结果:心衰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cGMP升高,cAMP则变化不大;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cAMP升高,cGMP则变化不大。故慢性心衰可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在欲作时三阴经cGMP升高明显,三阳经cAMP升高明显,欲解时有所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见慢性心衰患者血浆cAMP、cGMP昼夜节律与其睡眠剥夺有关。依据慢性心衰伴失眠的六经证型,予以基础治疗的同时,基于六经病欲解时治疗上选方较为多样性,但以四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乌梅丸为主要用方。与加用西药艾司唑仑片单纯镇静安眠、抗焦虑比较,采用六经病欲解时辨证论治,对于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睡眠质量及心功能等指标的改善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慢性心衰伴失眠患者血浆cAMP、cGMP水平与六经欲解时存在一定关系,可作为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