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张金举 《新中医》2015,47(3):181-1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肺化痰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喘息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过敏性彝炎(AR)肺虚感寒型的疗效。方法60例5—14岁AR患儿随机分敷贴组(治疗组)、药物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率以及免疫指标表达水平。结果敷贴组总有效率为83.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细胞因子(IL-4、IFN-γ)、细胞闻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经Ridit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敷贴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有效防治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金举 《新中医》2005,37(6):18-18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小腹宿有癥块、按之疼痛、腹肌挛急、月经不调或经闭腹痛等症。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妇科病症,多获良效,举验案如下。1 胎动不安刘某,女,30岁,2003年10月27日初诊。患者妊娠4 月余,近3天阴道有少量出血,血色暗红,伴小腹拘急,腰酸乏力,口干不欲饮,舌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脉沉弦。诊为胎动不安。证属瘀阻胞宫,损害胎元。治宜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处方:桂枝、牡丹皮各9g,茯苓、赤芍、桑寄生、白芍各lOg,菟丝子、续断、阿胶(烊兑) 各12g,蒲黄炭(包煎)15g。6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尽出血停止而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脱敏通鼻方联合常规西药对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轻症患儿予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中重症患儿则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脱敏通鼻方内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白介素-5(IL-5)]、免疫指标(CD3+、CD8+和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5%(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L-4、TNF-α和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炎症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2组患儿外周血CD3+、CD8+和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免疫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鼻痒、打喷嚏、鼻塞和流涕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脱敏通鼻方对儿童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证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之一,以前称作"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1],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甚至反流入声门或者气管,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常伴有咽喉部滴流感、口腔粘液附着、频繁干咳清嗓、咽痒不适或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等,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棘手,易反复发作.2009年10月-2010年8月,笔者随师临床侍诊,投以向师自拟的通鼻止咳方颗粒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风痰郁热证4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金举 《新中医》2005,37(6):18-18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小腹宿有癥块、按之疼痛、腹肌挛急、月经不调或经闭腹痛等症。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妇科病症,多获良效,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