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颐脑解郁法对不同程度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抑郁症患者应用中药颐脑解郁汤治疗,治疗前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44例患者经全程观察,HAMD评分由治疗前20.06分降至9.32分(P<0.05)。结论颐脑解郁法组成的药汤药具有益肾化浊,理气开郁、颐脑醒神之功效,对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中医肾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医肾脏理论在脑卒中后抑郁病机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料来源:手工检索历代文献中关于中医肾脏肾的生理功能、诊断及部分症状辨证的相关内容。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医学类杂志1994/2004期间与中医肾脏、脑卒中、抑郁等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中风后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症、脑血管病后抑郁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结合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选取传统中医文献中的相关辨证思路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了11部古典文献中30余篇文献的引文,在现代文献中选用了10篇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文章。资料综合:综合文献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虚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肾虚精亏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机。导师唐启盛教授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病机为卒中后脏腑虚衰,肾虚精亏,血行不畅,致使气机不调,痰瘀胶结,痹阻脑络,元冲失养,其病位在脑,病理基础在肾。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证候演变与中医肾脏的生理病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中要重视培肾固本,填精补气,增髓益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肾脏理论在脑卒中后抑郁病机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料来源:手工检索历代文献中关于中医肾脏肾的生理功能、诊断及部分症状辨证的相关内容。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医学类杂志1994/2004期间与中医肾脏、脑卒中、抑郁等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中风后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症、脑血管病后抑郁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结合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选取传统中医文献中的相关辨证思路进行综合分析。资料提炼:共收集了11部古典文献中30余篇文献的引文,在现代文献中选用了10篇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文章。资料综合:综合文献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肾虚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肾虚精亏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基本病机。导师唐启盛教授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的病机为卒中后脏腑虚衰,肾虚精亏,血行不畅,致使气机不调,痰瘀胶结,痹阻脑络,元神失养,其病位在脑,病理基础在肾。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及证候演变与中医肾脏的生理病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中要重视培肾固本,填精补气,增髓益智。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头晕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侯分型,对本院收治的306例急诊头晕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诊断标准:病例来源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主诉头晕、头昏沉或视物旋转、漂浮感、晃动感、走路不稳等,共计306例进入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5.
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急诊就诊的7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使用生脉注射液(60 mL+生理盐水250 mL,ivgtt)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50 mg+生理盐水250 mL,ivgtt)治疗,对照组使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每天1次,连续治疗1周,观察疗效及进行中医证候及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3.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经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评定及TCD的测定,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及对脑血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益气活血法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根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ICU符合VAP的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饲加味补中益气汤煎剂,对照组15例予单纯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值恢复的时间窗及上机天数,7d、14d脱机率,28d死亡率。结果治疗组7d、14d脱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d脱机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体温、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异常值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治疗VAP具有增强疗效,改善预后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冬春季节流感样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84例流感样病例患者进行诱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特点及中医特征.结果: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过度劳累、女性经期等可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客观因素是发病的病理基础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恶寒或少恶寒、咳嗽、咽痛,同时伴有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C反应蛋白普遍轻度偏高,中医特点符合风热犯卫证型.结论:流感样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符合上呼吸道感染,中医的基本病因为风热毒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心衰患者基础病、诱因,以及心功能状况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以流行病观察表的形式,收集1年内因急性心衰就诊于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础病、发病诱因、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及中医证型进行记录分析,并探讨急性心衰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 76例中80.2%的急性心衰患者以慢性心衰急性发作为主,大多伴有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中以肺部感染为主要诱因,其次为劳累、情绪激动。结论心肾阳虚,饮凌心肺为急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梳理《黄帝内经》以降的古代文献,总结中风及其分类分型的临床诊断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风临床诊断框架的构想:中风分类为真中风(有偏瘫型脑卒中)和类中风(无偏瘫型脑卒中),真中风分型为中经络(无意识障碍)和中脏腑(有意识障碍),类中风分型为风痱(四肢无力)、风癔(失认失语)、风痹(肢体麻木或疼痛)、风眩(晕动失衡)、风呆(反应迟钝)、风痫(痫样发作)。重建中风的临床诊断框架对促进中风学术发展和精准化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不断进步,复杂及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越来越高.但患者在初期保证生命的基础上,后续出现的重症感染及器官衰竭等合并症,是导致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中医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