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1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提高,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日益增多,现将216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06-2608
泊酚(propofol)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门诊无痛诊疗技术操作和ICU镇静等领域,10多年来在临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陆续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作用,极少数人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现将有关丙泊酚过敏反应的医学文献进行整理并综述,以期引起广大同仁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实现患方知情同意权与防范医疗纠纷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医疗纠纷诉讼争议案件时有发生,其中涉及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民事诉讼案件日益增多。本文就如何实现患方知情同意权与防范医疗纠纷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医疗损害诉讼案件日益增多,医患双方选择司法裁判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已经成为最终的方式。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学习和研究《民事诉讼法》,在诉讼中合理应用抗辩事由可以为医方免除或减轻民事责任。本文浅谈医疗损害诉讼中医方抗辩事由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61-16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首选右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1.5cm入路穿刺锁骨下静脉,次选右颈内静脉中路入路穿刺颈内静脉,采用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盒(双腔管,管径型号7Fr或11Fr),观察记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右锁骨下静脉798例(69.09%),右颈内静脉284例(24.59%),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010例(87.45%),发生各种并发症84例(7.27%),其中心律失常16例(1.39%),包括窦性心动过速8例,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5例,多联律房性期前收缩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结论:引导钢丝进入血管过深是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建议当引导钢丝进入静脉10cm左右就开始置管,成人置管深度12~15cm不会出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吗啡、舒芬太尼及地佐辛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的效果,探讨取代吗啡的镇痛药物组合。方法选择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吗啡组:吗啡5 m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50μ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地佐辛组:地佐辛5 mg+罗哌卡因20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24 h内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PCEA镇痛满意度及24 h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吗啡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地佐辛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PCEA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以替代吗啡。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病因病机古今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汉唐时期的"外风致病"、金元时期的"内风致病"、明代的"内伤外感相兼致病"、清代的"肝风内动致病"以及现代的"多因素致病"。  相似文献   
9.
中医各家学说之易水学派,开创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学说,使中医学在理论及临床上皆有了极大地进步。但因脏腑辨证之有所遗,导致后世对于命门、心脑之争。其所遗漏正是脏腑与经络之统一,尤其是未及"奇恒之府"与"奇经八脉"的辩证关系。因此,利用阴阳双鱼太极图,参照人体藏府经络关系,并比类于天地,以人身太极之象概括人体藏府经络,尤其是奇恒之府与奇经八脉。  相似文献   
10.
向菲  张晓钢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9):2755-2758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2001年11月发布第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至今已共有32期,报道了中西药66个品种的不良反应,其中涉及中药品种12个,有效地提醒了全社会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为统计分析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情况,共搜集到2005年至2009年的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医药卫生目录下中药不良反应相关部分文献462篇,从中筛选出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文献共计79篇.对79篇文献进行逐篇阅读,只有8.9%左右的文献能够正确辨识中药与西药,证明中医药工作者在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上还有待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