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5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伤寒论》的113方中,有桂枝的就有41方占36%,以桂枝汤加减的有29方占25%强。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里占重要位置。其药味组成及方义在方剂学中最有代表性,是最基本的方剂,为众方之首。其在临床应用范围之广,疗效之显著,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近三十年来,对该方的主治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本文仅就桂枝汤及其在《伤寒论》里的加味方加以论述,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金匮要略》)、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等等。  相似文献   
2.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葛根黄芩黄连汤(下称葛根芩连汤)是解表清里的常用方剂。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太阳病因误用攻下之法致伤胃肠,因而利遂不止。后世医家据其表里双解作用,用以治疗急性肠炎、痢疾等,属于表里俱热者。葛根芩连汤证的证候,是“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葛根芩连汤证是太阳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本应投以桂枝汤,当发汗而解。反用泻下之法,致使胃肠受损,因而下利不止。表证仍有,虽邪热内传,但未完全入里。今见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芍药甘草汤的源流及发展芍药甘草汤来源于《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是仲景推为群方之魁—桂枝汤的基本组成方剂之一。在《伤寒论》112方中,有31方用芍药,70方用甘草,24方芍药和甘草伍用,用芍药而不配伍甘草者只有5方,可见二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性。本方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又各有所发挥。《魏氏家藏方》的六半汤即本方用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有良效。《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本方)治脚弱无力尤建殊功。《传信适用方》的中岳汤(本方)用治湿气腿脚亦肿疼痛更获显效。《活人事证方》的冲功散(本方)治消渴奇验,《陈氏经验方》也用本方治消渴引饮。庞安时《总病论》认为,太阳病自汗,四肢难以屈伸,若小便  相似文献   
4.
麻杏石甘汤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麻杏石甘汤是清肺平喘的常用要方。历代医家遵循《伤寒论》之意,用本方治疗肺热喘咳而无大热之证。近人在临床实践中又有所发展。凡表现咳喘痰粘的肺热证,不论有热无热、有汗无汗,均可用本方治疗。本文就麻杏石甘汤证的病理机制、药理及临床应用,加以概述,仅供参考。麻杏石甘汤证的病理机制“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伤寒论》63条)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伤寒论》167条) 麻杏石甘汤证的证候是:气喘咳嗽,发热汗出,口渴,还可见舌苔薄而干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本证为太阳病阶段,邪热迫肺,肺  相似文献   
5.
<正> 慢性肾炎肾病型的治疗,截至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效。虽然激素疗法、免疫抑制类药物疗法等提高了疗效,降低了病死率,但存在着副作用大,易复发等缺点。我组在1964年总结的基础上,又对慢性肾炎肾病型的病例作了进一步的疗效观察,有了一定提高。本文仅就1965年至1975年6月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肾病型96例临床疗效,作如下分析。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均符合1977年10月北戴河座谈会提出的关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初步方案中慢性肾炎肾病型的诊断标准。本组男性57例,女性39例;年令20岁以下13例(13.5%),21—40岁64例(66.6%),41岁以上19例(19.7%)。来院前绝大多数病例均经西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复发病例。病程最长2年以上,最短6个月,一般均在1年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