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 ̄(14)C-5-基愈创木酚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规律。大鼠灌胃后, ̄(14)C-5-硝基愈创木酚钠易经胃肠道吸收,血液中的毒物浓度在1.81h达高峰(Cmax=107.38mg/L),并以中等速度消除,毒一时曲线经拟合符合一室模型。静脉注射染毒的毒一时曲线为二室模型,瞬时血液中毒物浓度达70.79mg/L,以中等速度分布全身,消除缓慢。 ̄(14)C-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组织中分布广泛,以肝、肾中含量最高,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血辜屏障。肾为主要排泄器官,从尿中排出的 ̄(14)C-5-硝基愈创木酚钠占染毒剂量的34.44%。 ̄(14)C-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大鼠体内的蓄积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斌  张铁军  高文远  陈海霞  张家欣 《中草药》2006,37(11):1601-1606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配伍对汤剂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石膏对方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甘草、麻黄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显著,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石膏、甘草与石膏对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石膏降低了全方药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RUNOL4在昆明(Kunming,KM)小鼠卵巢内的定位与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定位观察。结果BRUNOL4的免疫阳性反应见于卵巢的卵母细胞、黄体细胞和部分卵泡膜细胞的胞质。结论在KM小鼠的卵巢中,BRUNOL4可能参与小鼠卵泡发育成熟和黄体形成等过程。  相似文献   
5.
麻杏石甘汤不同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肺、清热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1]、支气管哮喘[2]等。麻黄碱为麻黄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表明[3],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麻黄碱还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目前对该方的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配伍引起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苦杏仁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并建立苦杏仁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用薄层色谱(TLC)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苦杏仁的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0h,苦杏仁苷转移率可达96%;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特征斑点;苦杏仁苷进样量在1.952 5~9.762 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97.64%(RSD=1.40%,n=6).结论:提取工艺科学合理;HPLC法易于操作,重复性好,能够控制苦杏仁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药方剂的组方原理、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系统分析三元论设计思想到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组学,分子中药组学理论的提出,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来认识中医理论和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治疗模式。通过拆方、药对和化学物质研究来对传统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通过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单方及复方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肠内菌代谢过程,来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这对中药新药研制、创新药物研发以及指导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提出目前中药复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发生机制,为防治VILI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自主呼吸大鼠为对照组(S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为实验组(V组),以牵张离子通道(SAC)阻滞剂大鼠作为干预措施组(V+B组),每组各12只;机械通气后比较大鼠肺组织结构和功能、miRNA-146a、NF-κB P65、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有无不同。结果 机械通气后大鼠肺组织结构破坏明显,氧合功能明显减低,肺组织miRNA-146a表达明显下调,NF-κB P65表达上调,肺部和全身炎症因子浓度增加。相比V组大鼠,V+B组大鼠上述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miRNA-146a表达下调减缓,NF-κB P65表达上调程度减轻,肺部和全身炎症因子浓度增加幅度减少。结论 SAC可能通过miRNA-146a/NF-κB途径介导VILI发生,有望成为防治VILI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是人体内维持钙磷代谢的脂溶性维生素,全世界各个地区有大量人群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的育龄期妇女。近年来,血清维生素D的浓度和女性生殖的关系,以及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维生素D与IVF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5-硝基愈创木酚钠(简称5NG- N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规律。灌胃剂量为1/5LD_(50),静脉注射剂量为1/50LD_(50),其中含250μCi/kg的~(14)C-5NG-Na。~(14)C-5NG-Na灌胃后血毒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