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技术快速从大型医疗机构向社区与健康管理机构的迅速渗透,临床诊疗现实环境下的真实世界数据日益丰富,医学研究方法学的内在需求与信息技术相碰撞,资源开始向应用转化,真实世界数据开始向临床研究证据转化,为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本文分析讨论了中医真 实世界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深化中医真实世界研究的认识及方法学探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医学数据共享引发的个人隐私泄露、数据权利归属、数据可及与否等产生的一系列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发现医学大数据具有完整性、价值性、需求性的特点。在充分发挥大数据三大特点的同时,本文针对存在的伦理学问题,提出在以伦理原则为基础的前提下,关注数据伦理审查、完善知情同意、规范医学科学数据共享、防止数据不当可及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该研究以全国名中医余瀛鳌先生诊治癫痫的门诊病历数据为基础结合数据挖掘,分析其通治方的组成、用药加减规律,总结全国名中医余瀛鳌先生治疗癫痫的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癫痫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根据余瀛鳌先生诊治癫痫的门诊病历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规范的患者随访、临床诊疗数据采集、预处理与挖掘分析,并与专家访谈相印证,基Liquorice 2.3数据挖掘平台和SPSS 17.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结果:完整采集了243诊例1 219诊次病例数据,得到了余瀛鳌先生癫痫通治方的组成以古方白金丸为雏形,以生龙齿和生牡蛎增强潜镇之功,以陈皮、杏仁、胆南星、竹茹化痰通络,以丹参和桃仁活血化瘀,十味药物组方缜密、配伍严谨;通过小样本数据得到强直痉挛型癫痫患者服用该方3个月和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为80%(P0.01,P0.01)且均未见不良反应;关于通治方剂量成人丸药处方的剂量一般为汤药处方的3~6倍,儿童丸药处方的剂量一般为汤药处方的5~10倍;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指导下癫痫急性期加琥珀末1.5~3 g,郁金和白矾用量之比通常为4∶1,抽搐较甚药用钩藤、僵蚕、地龙,癫痫因外伤所致药用生蒲黄、土鳖虫、红花、赤芍,便干药用火麻仁、乏力药用黄芪、食积不消药用鸡内金、易怒药用龙胆草等。结论:余瀛鳌先生以潜镇止痫化痰通络法治疗癫痫的通治方药物组成相对固定,随证加减规律可循。成人和儿童汤药组方和丸药组方剂量范围以及临证经验可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英文学术期刊数据库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癫痫文献,并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临床研究11项共951例原发性癫痫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癫痫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合并RR=1.18,95% CI:1.07-1.29,P < 0.01)、发病频次(合并WMD = -0.98,95% CI:1.56-0.40,P < 0.01)、心电图改善率(合并RR=1.28,95% CI:1.11-1.47,P < 0.01)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结论:基于潜镇通络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癫痫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癫痫中医症状术语,为癫痫诊疗数据的挖据分析提供可参考的规范化术语。方法 本研究系统收集权威单位正式出版物,提取癫痫(痫证、痫病)诊断和症状部分,构成癫痫症状语料库,通过核心症状提取、逻辑关系保留、复合症状拆解、首选术语制定,4种方法,规范化整理癫痫症状术语。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癫痫中医症状术语120条,其中首选术语106条,同义术语14条,并建立了首选术语与同义术语之间的映射关系。结论 本研究首次提出癫痫中医症状首选术语的概念,初步形成了癫痫中医症状术语字典,通过对癫痫中医症状术语的整理,解决数据分析时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难题,为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术语参考依据,促进从临床数据向科研数据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规范的数据采集方法是形成可靠临床证据的关键步骤。方法:本文阐述了开展临床数据采集以及为保证数据质量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工作。结果:本文从数据来源,数据采集内容,采集要点,数据的描述与评价等关键问题提出了中医真实世界数据的采集方法。结论:规范化的临床数据采集方式为真实世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电针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WDR)神经元伤害性电活动的作用,探讨电针在脊髓背角水平调控伤害性信号的效应特征。方法:采用多通道在体电生理技术记录25只正常雄性SD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电活动,在神经元的足底感受野(RF)给予连续高强度电刺激诱发神经元的windup,而后于大鼠同侧“足三里”穴区进行不同强度(1 mA或2 mA)的电针(EA1 mA、EA2 mA)干预10 min,刺激频率为2 Hz/15 Hz,然后再次以相同条件诱发WDR神经元的windup。比较不同强度电针干预前后,WDR神经元伤害性放电成分的总数量及windup现象的变化。结果:EA1 mA和EA2 mA均显著减少了WDR神经元Aδ和C成分及后放电的数量(P<0.01,P<0.001),且EA2 mA对C成分的抑制率显著高于EA1 mA(P<0.05);EA1 mA和EA2 mA干预减弱了WDR神经元的windup现象(P<0.05,P<0.01),且EA2 mA的效应要强于EA1 mA(P<0.05)。EA1 mA和EA2 mA作用于WDR神经元的非感受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