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痰方(二陈汤)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和化痰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高脂组和化痰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周,化痰组第11周起给予二陈汤灌胃4周。在第14周末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1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并比较各组血脂TC、TG的含量及第14周各组大鼠OGTT结果和ITT结果。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血清中的TC和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化痰组大鼠血清中的TG含量明显降低(P0.01),TC有所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化痰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负荷后,高脂组的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化痰组除了糖负荷后120 min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外(P0.01),其余时间点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胰岛素后,化痰组各时间点血糖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高脂组,30 min时高脂组血糖降低18%,而化痰组大鼠降低26%。结论:二陈汤能够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陈汤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小鼠吗啡(9 mg/kg,sc,7 d),使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组、二陈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五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吗啡组注射吗啡,二陈汤组注射吗啡,同时给予三种不同剂量的二陈汤灌胃,并且检测对小鼠的奖赏效应或厌恶效应。结果:吗啡组小鼠在伴药箱中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二陈汤可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的形成。结论:二陈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癸盛衰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物质本源。方法:以物质决定意识为出发点,认识天癸的性质;从中医发展的线索中,剖析天癸的物质性和时间性;用"综合——分析——综合"的方法论证了天癸的物质性和时间性,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结果:从实际现象中得出天癸的物质性和时间性的现代医学佐证。结论:天癸的物质本源可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密切相关,但二者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程中的内在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仍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探讨其机理,并进行相关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予以印证,从而为如何有效调控天癸的盛衰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比较柴胡疏肝散(CSS)干预前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海马区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R30的表达和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探求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用13月龄雌性自然衰老大鼠和慢性束缚法造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模型,经过3周药物干预后,qPCR法检测海马区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R30 mRNA表达,ELISA法测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β-内啡肽(β-END)含量。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组ERαmRNA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ERβmRNA增多,但没有统计学意义;GPR30 mRN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Rα/ERβ比值显著性减少(P<0.01),干预后ERα/ERβ比值上升(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组5-HT,NE显著性下降(P<0.01),经干预后,5-HT、NE显著性升高(P<0.01);β-END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可能在于雌激素的波动导致海马区ERαmRNA/ERβmRNA比值的改变,影响神经递质5-HT、NE的释放,而对β-EN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理及证候特点。方法:以腺嘌呤制备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同时以高脂高糖饲料喂饲,分别采用代表不同中医治法的方药———四妙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四君子汤、肾气丸进行干预,并进行相应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有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胰岛素(INS)显著降低(P<0.05)。①各药物组UA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四妙散组与血府逐瘀汤组、二陈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且这3组疗效优于肾气丸组与四君子汤组;②四妙散组与模型组BUN比较显著降低(P<0.05);③四妙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组、肾气丸组与模型组Cr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四妙散组、二陈汤组、肾气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④各药物组TG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各药物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⑤四妙散组、二陈汤组、血府逐瘀汤组、四君子汤组与模型组GLU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这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⑥各药物组与模型组HDL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⑦四妙散组及血府逐瘀汤组与模型组INS比较显著升高(P<0.05),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热利湿(四妙散)、化痰降浊(二陈汤)、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益气健脾(四君子汤)及温肾补阳(肾气丸)法对高尿酸血症高脂高糖均有一定作用,以清热利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OP)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强度的问题是引起OP骨折危险性增加重要因素之一,骨强度反映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是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的"质"和"量"共同决定着骨的强度,恢复骨质量,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是当前研究骨损伤修复的热点问题.骨的胶原成分是骨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本文探讨骨基质内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含量及稳定性的异常对骨微结构的退变和生物力学特性异常的影响,旨在阐述Ⅰ型胶原蛋白与O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T细胞亚群间的相关性。方法:抽提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人淋巴细胞基因组DNA,采用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T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结果:分别对80例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和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检测发现,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百分率为(15.37±3.28)%,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群的(23.18±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CD3+、CD3++CD4+和CD3++CD4+/CD3++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群(P〈0.05)。且CD3+、CD3++CD4+与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呈正相关(r=0.21,0.36,P〈0.05)。结论:康复期强制戒毒人员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水平,其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CD3+、CD3++CD4+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患者证素兼夹分布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关系,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212例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四诊信息资料,通过证素辨证法对其中的湿、热证素积分均≥100的判定为湿热证,筛选湿热证患者共100例。运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判断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中医病理特征,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分析福州地区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其病性证素湿、热的关系。结果:早期乙肝肝硬化湿热证的主要兼夹病位在肝、脾,其次为胆、胃、肾。实性证素兼夹以气滞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阳亢、痰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热、湿、血瘀、气滞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湿、气滞分布比例较高;虚性证素兼夹以阴虚最为多见,其证素等级分布特征中Ⅰ级证素以血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Ⅱ级证素以气虚、阴虚、阳虚分布比例较高,Ⅲ级证素以阴虚分布比例较高。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与湿、热证素积分均呈正相关。结论:湿热是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性质,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及其兼夹病性和病位的变化,其肝纤维化程度也相应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