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扶正活血清热方有效预防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acute radiation enteritis,ARE)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8只成年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8只/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扶正活血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处理外,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扶正活血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于照射造模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9.0 g·L-1)、地塞米松(1.425 mg·kg-1)和不同剂量的扶正活血清热方(16.67,12.5,8.33 g·kg-1)保留灌肠10次后(每日1次,5 mL/次/只),接受下腹部X射线(15 Gy)局限照射。造模24 h后麻醉处死各组大鼠,取直肠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另取部分直肠组织液氮保存待检测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s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在照射后1 d内模型组造模成功。组织学变化证实除模型组直肠黏膜放射后损伤病变明显,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扶正活血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的直肠黏膜均无明显病变。地塞米松组和扶正活血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直肠组织中SOD和CAT的酶活性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 结论: 扶正活血清热方可有效预防大鼠ARE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阻滞放射后直肠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梁浩  孙海  邵财  钱佳奇  张亚玉 《中草药》2023,54(13):4286-4294
目的 克隆人参Panax ginseng转录因子基因PgWRKY22,进行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及外源磷胁迫表达分析。方法 根据人参转录组数据库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gWRKY22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PgWRKY2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构建绿色荧光融合表达载体PgWRKY22-eGFP,利用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的瞬时表达法分析亚细胞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gWRKY22在人参组织中的表达特异性以及在外源磷作用下的表达模式。结果 人参转录因子基因PgWRKY22的cDNA序列为975 bp,编码324个氨基酸;PgWRKY22蛋白属于WRKY超家族蛋白,具有典型的WRKY结合域,该蛋白不稳定,属于亲水性蛋白,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组成部分;PgWRKY22蛋白与丹参SmWRKY、葡萄VvWRKY22、长春花CrWRKY22、独脚金SaWRKY27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西洋参PqWRKY1、PqWRKY2,人参PgWRKY1、PgWRKY3、PgWRKY4具有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亚细胞定位显示PgWRKY22定位于细胞核上;qRT-PCR表明PgWRKY22在人参的侧根和主根中表达较高,在叶和茎中次之;在外源磷浓度为2 mmol/L下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磷浓度下的表达。结论 克隆获得PgWRKY22的cDNA序列及表达信息,可为后续进行基因功能鉴定和人参栽培的磷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病理学在医学学科教育体系中和培养医学生内在学习驱动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病理学日常教学中使用优秀病理学教学PPT(ETPP)的重要应用价值和制作ETPP过程中的一些原则和常用技巧,如界面中如何突出重点、图表和文字选用要求及颜色搭配技巧和多媒体整合设计适度等。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手术室对肝炎患者同样开展手术治疗,无疑给手术室多带来了一个传染源,增加了消毒隔离的难度。 本文共分六个方面,阐明我院手术室消毒隔离措施。 1.病人的处置 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换上干净的病员服,而病人的任何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2.专用手术推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窝沟封闭术预防龋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5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上、下第1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选择同一儿童的对侧上、下第1恒磨牙为对照组,不进行窝沟封闭。进行3年随访观察,观察试验组的封闭剂保留情况,观察两组的患龋率。结果治疗后复查3年,治疗组1、2、3年后封闭剂保留完整率分别为94.8%、89.6%、84.8%,3年中封闭剂保留完整率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1、2、3年后患龋率分别是1.9%、2.8%、4.0%,对照组1、2、3年后患龋率分别是8.9%、16.0%、29.3%,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窝沟封闭技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能起到有效预防龋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壤环境与人参生长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土壤环境与人参生长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从土壤理化特性、土壤生物活性等方面阐述了土壤环境中各因子与人参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关系。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三七、人参和西洋参是人参属名贵中药材,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问题。为了解3种人参属中药材重金属超标情况及种间差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重金属的限量值为评判标准,分析了三七、人参和西洋参研究文献报道中的铜、铅、砷、镉、汞5种重金属的数据。结果表明,三七中铜、铅、砷、镉、汞的超标率分别为1.04%、1.65%、9.98%、1.58%、1.03%;人参中汞、砷超标率分别为7.4%、0.23%;西洋参中汞超标率为1.86%。目前,3种药材的研究多聚焦于重金属的含量检测,重金属的消减措施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重金属残留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根据药材的植物学特征和区域土壤重金属特征制定更加科学的限量标准,以增强含重金属中药材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梁浩  孙海  钱佳奇  张亚玉 《中药材》2023,(8):2085-2092
药用植物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其药用价值。近年来,新兴的多组学技术飞速发展,并日趋成熟,这极大地促进了中药资源的研究,尤其是多组学的联合运用使得对药用植物相关代谢调控网络的研究更加广泛而精确。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组学技术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鉴定、道地药材真伪鉴定和质量评估、药用植物代谢途径解析及道地药材的复合胁迫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组学的发展、研究策略与方法以及在代谢调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提出药用植物组学相关研究重点将更注重多组学联合解析其合成调控网络,发掘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的相关基因及主要代谢物,以期从分子遗传育种方向在生产中定向培育或利用栽培技术提升和改善药用植物的品质,助力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海  梁浩  张亚玉 《中国中药杂志》2022,(24):6573-6580
低磷供应成为全球土壤共性问题,磷是植物生长必需大量元素之一,在细胞组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等关键细胞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磷酸盐转运蛋白(phosphate transporter, PHT)编码基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根形态建成、次生代谢、激素响应以及调节磷素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大多为次生代谢产物,因此揭示磷素调控与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关系是药用植物关注焦点,特别是低磷胁迫对根类药材的根形态建成影响及其与激素响应的偶联调控作用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深入研究,药用植物也逐渐开始关注PHT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的调控机制。通过对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低磷环境形成的一系列策略:改变根形态建成、抑制主根生长、形成簇根系并改变体内生理代谢等、低磷胁迫响应蛋白PHT及其调控网络;药用植物响应磷饥饿的表型生物学特征、关键基因及其响应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用植物“优质优形优价”的生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际是药用植物-土壤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之间物质与信号交流的“媒介”,是调控根际微生态的关键因素,根际微生物是药用植物根际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用植物生长及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合理利用药用植物根际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是保证药用植物健康生长,促进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总结了近年来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分析了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根际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生长的影响,阐释了间作套种生态种植模式对药用植物根际微生态及中药材品质提升的优势和促进作用,为药用植物-微生物-土壤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对药用植物生态种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