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光照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及其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积累规律的影响。方法:将粗茎秦艽种子分为光照组和避光组,浸泡24 h后置于21℃培养箱内培养,光照组的光照强度为605~710 lx。以种皮开裂露出胚根为发芽标志,记录每日种子的发芽情况。培养33 d后,分别统计光照组和避光组的种子发芽率、首次萌发时间与半数萌发时间,测量其子叶、胚轴、胚根的长度及胚轴直径。于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取样,液质联用技术定性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并对各成分含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比较光照组和避光组种子萌发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①培养33 d后,光照组平均发芽率为76%,避光组平均发芽率为88%;光照组种子首次萌发时间略晚于避光组;光照组和避光组的半数萌发时间分别为培养16、15 d。②避光组子叶未见发育,光照组子叶发育明显。避光组的胚轴长度和胚轴直径明显大于光照组(P0.01),光照组的胚根长度明显大于避光组(P0.01)。③液质联用定性鉴别出8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种子萌发过程中,龙胆苦苷含量逐渐增加,而马钱苷酸含量逐渐减少;环烯醚萜衍生物gentistraminosides B、macrophylloside A、macrophylloside B及其同分异构体含量逐渐增加。光照组的龙胆苦苷和以上4种环烯醚萜衍生物的含量高于避光组。结论:光照对粗茎秦艽种子萌发及其胚轴伸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对萌发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积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3 月通许第一医院收治的 82 例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微型钢板组 (41 例) 与克氏针组 (41 例), 微型钢板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克氏针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侧掌指关节屈曲活动度、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微型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克氏针组 (t =7.173, P <0.001), 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克氏针组 (t = 5.332、3.926, P 均 < 0.001), 术后 1?3 个月患侧掌指关节屈曲活动度明显大于克氏针组 (t =8.015、8.804, P 均 <0.001)、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明显小于克氏针组 (t =7.957、5.264, P 均 <0.001), 术后 3 个月患侧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 (χ 2 =3.998, P =0.046), 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克氏针组无明显差异 (χ 2 =0.213, P =0.644)。 结论 与克氏针内固定相比, 微型钢板内固定能明显缩短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提高手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粗通道髓芯减压病灶刮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粒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分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4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1C期、2期、3A期的患者采用粗通道髓芯减压,坏死病灶清除,同种异体松质骨粒植骨术,术后8周避免患肢负重。随访2~3 a,平均2.5 a。结果ⅠC期、Ⅱ期患者30例(35髋)股骨头无塌陷,可见坏死区域新生骨小梁、骨道愈合,2例(2髋)股骨头塌陷,1例进展为ⅢC期,1例进展为Ⅳ期;ⅢA期患者均在2 a内进展为Ⅳ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ⅠC期、Ⅱ期优良率为91.9%,ⅢA期优良率为0。结论粗通道髓芯减压病灶刮除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ⅠC、Ⅱ期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延缓或防止股骨头塌陷,对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Ⅲ期患者无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癌性胸水,也叫恶性胸腔积液,是中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部分癌症患者的主要临床体征,严重的胸水甚至可危及生命。癌性胸水主要是指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胸膜原发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特别是晚期肺癌。癌性胸腔积液属于中医学"悬饮"范畴,《金匮要略》:"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即是对悬饮的描述。许尤琪教授认为,癌性胸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茱萸汤出自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原方由吴茱萸二升、黄芩二两、人参二两、半夏一升、桂心三两、白芍三两、生姜一斤、大枣二十枚、炙甘草二两组成,多用于厥阴与太阳合病,具有温经下气、逐风解表、除湿止痛之功。笔者发现此方可以治疗男科及泌尿系统等多种疾病,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对于三关节复合体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尚无统一认识。多数学者对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前两者与脊柱矢状面平衡关系密切。本文总结了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维持及代偿机制、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研究现状、下腰椎三关节复合体退变影像学表现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对于在脊柱疾病治疗过程中怎样预防矢状位失衡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