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Wolter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0~40岁,平均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d,其中5例接受过非手术治疗,因效果不满意而改行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均有外伤史,受伤后局部肿胀疼痛,患侧上臂外展上举功能受限,肩锁部隆起、压痛,肩部外观呈阶梯样改变。根据NEER分类,12例患者均为Ⅱ型。1.2器械Wolter锁骨钩钢板与锁骨外形相匹配,故分左右侧,有3孔和5孔。手术器械配有模板以方便钻孔位置选择,钢板在板钩交界处钩向后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其力学特点及手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应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结果:经3~12个月随访,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1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6.8%.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中晚期早产儿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TN)的治疗效果,为TTN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 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诊断TTN的中晚期早产儿(32周≤胎龄<37周)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所有患儿入院后急查肺部超声和胸片,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塞CPAP通气(FiO2 21%,PEEP 4~6 cmH2O),对照组给予常压空气呼吸,分别记录入院时及治疗后30 min呼吸频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TN临床评分、住院时间、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启动应急预案概率、治疗30 min后的TTN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8.912,t=-3.04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与治疗30 min后呼吸频率、TTN临床评分、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5、3.608、7.664、5.535、-4.260、-4.891,P<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TTN的准确率为97.56%。结论 尽早应用CPAP(FiO2 21%,PEEP 4~6 cmH2O)治疗能明显改善TTN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用氧概率。超声诊断TTN准确率较高,且安全、无辐射、操作简便,值得在NICU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庞文彬 《中外医疗》2013,32(2):53-54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的临床特征并且寻求颈椎骨折的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06—2009年收治的68例颈椎骨折患者,对每个患者不同症状进行针对治疗,诸如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侧块钢板内固定术、保守牵引复位固定、Ha-lo-vest架固定、Halo-vest架固定加颈前路内固定术以及悉心的护理等方法 ,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结果术后患者的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达到约20°,椎体高度丧失率为2.0%,融合率较高,可达100%。结论采用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 ,及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组织继发性损害,能使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对于颈椎骨折的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庞文彬 《中外医疗》2013,32(4):76-77
目的评估分析计算机辅助技术对于盆骨骨折在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首先通过薄层CT扫描,获取12例患者病变部位的平面数据,其后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解剖学基础上构建盆骨骨折的三维立体模型,从而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出与实体等大,即1:1比例的盆骨模型。最后依据模型对骨折部位进行精细、准确的诊断和分型,并确立手术方案,进行术前模拟,为手术提供参数资料。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构建的盆骨骨折三维图形和立体模型和术中所见实体基本一致,通过术前模拟,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效控制了失血。12位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良好。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可以对患者骨折盆骨进行全方位、精细、准确的立体分析,有助于了解各解剖部位在空间结构上的关系,在盆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取50例要进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各25例。传统组行常规全髋置换术,实验组行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比较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全髋置换具有出血少、对软组织损伤小、恢复快并且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急性手部屈伸肌键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用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上海典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包绕肌腱缝合端,对照组(22例)不使用可吸收性医用膜,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改良Kessler法修复,所有病例术后均行石膏托外固定,1周后行被动手指功能训练,3周后拆除石膏托,行主动性手指屈伸锻炼。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1个月,平均8.2个月,屈肌腱修复后的功能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81.13%(20/53),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52.94%(22/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医用膜临床使用时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在后续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中进一步的推广,从而提升整体手术治疗以及患者肌腱修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12~36个月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丢失高度平均恢复86.7%,丢失角度平均恢复89.45%。2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质吸收、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采用Kirkaldy-Willis改良评价标准,本组优2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相对较小、出血较少手术方法 ,可有效的稳定脊柱,且可避开病灶,对来自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股骨转子间骨折大多数发生于20岁以上的病人,由于受伤后活动不便,死亡率为15%~20%。本文介绍的DHS动力髋符合人体的力学结构,手术后可以早期下地功能锻炼,大大提高了临床愈合率,降低了死亡率。但对于转子间复杂型粉碎性骨折则出现了断端骨质吸收,骨不愈合现象。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6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本院67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外踝采用钩状钢板、内踝采用张力带固定、下胫腓关节采用加压复位后全螺纹螺钉固定,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进行随访6~24个月,判定结果为,优49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0%,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踝关节骨折采取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手术的关键是准确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