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邹彦  应岩富  林才毓 《新中医》2015,47(6):14-16
目的:观察中药生脉饮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抗缺血、调脂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生脉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电图变化和溶血磷脂酸水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医症候积分。结果:2组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FS)及E/A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溶血磷脂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2组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生脉饮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症状,降低溶血磷脂酸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应岩富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2,24(3):137-139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8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帕罗西汀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剂量为20~40mg·d-1,疗程均为8周.结果 经过8周治疗后,帕罗西汀组患者HAMD及NIHSS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提高(P<0.05或P<0.01);同时血摹IL-2含量均明显增加.IL-6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及NIHSS评分、ADL评分、血浆IL2和IL-6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帕罗西汀可有效地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良反应轻微,顺应性好,是治疗PSD较为理想的药物.改善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因子平衡可能是帕罗西汀治疗PSD的另外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压的变化。方法比较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各血压参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差异性以及不同脉压水平的分布情况、年龄与脉压之间的关系。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高血压患病率、收缩压、脉压比较有显著性(P〈0.05);(2)在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60-69mmHg,占28.5%,≥60mmHg占70.3%;而对照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50-59mmHg,占30.4%,≥60mmHg,占30%。显示脉压≥60mmHg脑卒中发生的频率较高;(3)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大。结论脉压的增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尿酸含量,并与100例健康成人的血尿酸值作对比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且随病情的加重血尿酸水平呈增高趋势,重度组尿酸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普伐他汀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普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mg,qd,连用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普伐他汀组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血浆hs-CRP、MMP-9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普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普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卒中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