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髌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优3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关节屈伸范围在130°~0°之间。结论: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MIPP0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n=30),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MIPP0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琛关节功能(Baird评分)、术后1周疼痛程度(NRS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NRS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Baird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2/30),与对照组20.00%(6/3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PP0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骨折愈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后应用伊班膦酸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确诊为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术后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只给予钙尔奇D (碳酸钙D3片) 0.6 g,Qd口服和珍牡肾骨0.63 g, Tid口服,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1周给予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C组患者则在术后1个月给予伊班磷酸钠注射液2 mg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注射液连续2 d,每3个月静脉滴注1次,随访治疗6个月.期间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定期评价,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形成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和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PACP-5b)以及血钙和血磷水平、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B组VAS评分、ALP和TRACP-5b降低幅度明显(P<0.05),A组和C组降低幅度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B、C组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B组最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腰椎(L2~4)及股骨颈处的BMD、血钙和血磷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B组骨密度提高最明显,C组次之,B组血钙和血磷的提高最明显,C组次之(P<0.05),A组提高不明显(P>0.05);B组骨折基本愈合最快;C组次之,A组最慢,且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内固定失败例数与骨折复发例数最多, C组次之,B组最好,且三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伊班膦酸钠间断静脉给药能有效地缓解疼痛,促进骨生化指标的尽早恢复,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复发的概率,且在术后1周内尽早给药,明显优于晚期给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汪道清  庄一凡 《中国骨伤》2000,13(12):735-736
自 1991~ 1996年 ,笔者采用加压螺纹钉颈内颈下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18例 ;经 2~ 4年随访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中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15~ 80岁 ;病程最短者 4天 ,最长者 30天。 18例均有腹股沟处压痛( ) ,纵轴叩击痛 ( ) ,患肢活动受限 ,X线片示 :头下型 2例 ,颈中型 10例 ,基底型 6例。1 2 治疗方法 先备好空芯加压螺纹钉 ,双加压螺纹钉规格为6mm ,长度 6~ 10cm ,多枚。患者取仰卧位 ,患肢抬高约15°稍外展位。在电视下从粗隆顶端处向下约 1 5cm与股骨干成 45°角钻入第一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