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感染法制备COPD模型,于第9周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益气滋肾方及氨茶碱至第20周.于第20、32周测定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CD3+、CD4+、CD8+、CD4+/CD8+及CD4+ CD25+表达.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对调补肺肾三法调节COPD稳定期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第20、32周及综合20、32周,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对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具有较显著的综合纠正作用(P<0.01).综合20、32周,各治疗方案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氨茶碱、补肺益肾、益气滋肾;对肺泡灌洗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氨茶碱、益气滋肾、补肺益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补肺益肾显著(P<0.05).结论 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对COPD稳定期大鼠外周血和肺脏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均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具有良好的远后效应,以补肺健脾方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中医药专业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数学建模的开展、多媒体的应用、数学文化的融入、数学实验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方式的多样模式化的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3.
崔红新  王丽娜 《医学信息》2007,20(12):2017-2019
模糊数学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L.A.Zadeh)于1965年首先提出的。到现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理论方法日益完善,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正是由于模糊数学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能与精确数学结合又区别于精确数学“非此即彼”的“亦此亦彼”的特性,从而使它成为国际上目前较为敏感的学科。它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科学,扩展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使数学从清晰现象扩展到模糊现象,使本来排斥不确定性的数学转而高度关注不确定性事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所建立的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三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疗效及机制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前期研究数据,选取以下指标:①右心室组织形态学指标:右心肥大指数(RVHI),心肌肌节长度,心肌线粒体体密度(Vv)、比表面(δ)、比膜面(δm),心脏小动脉线粒体Vv、δ、δm;②右心室重塑机制:右心组织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采用R值综合评价法,多指标综合评价调补肺肾三法对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的效果及对其机制的纠正作用。结果:①右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第20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第32周和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均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其中综合20、32周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显著(P<0.01)。各治疗组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状态,表示各治疗组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②右心室重塑机制的纠正作用:第20周,综合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氨茶碱、益气滋肾,其中补肺健脾的纠正强度较氨茶碱、益气滋肾显著(P<0.01);补肺益肾的纠正强度较益气滋肾显著(P<0.05)。第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益气滋肾、氨茶碱、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综合20、32周,纠正强度依次为补肺健脾、补肺益肾、益气滋肾、氨茶碱。调补肺肾三法和氨茶碱第32周时仍维持第20周纠正强度,表示各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结论:本研究经R值综合评价法发现调补肺肾三法可改善COPD合并右心室重塑状态,调节心脏重塑相关因子的表达,以补肺健脾较显著,且均有较好的远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动物模型文献,对COPD模型与文献中出现的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探索COPD与客观指标的关联性,为揭示COPD的发病机制及疗效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数据源,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鼠"为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数据预处理后,运用"比值法"和"积分法"两种数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等级排序。结果:对纳入的合格文献156篇中的60项客观指标进行数理分析,结果显示:气道阻力(R)、呼气阻力(Re)、吸气阻力(Ri)、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肺动脉压(MPAP)、气道炎症病理评分、腺体厚度/气管壁厚度(Reid指数)、羟脯氨酸(Hy)、平均肺泡面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面积、肺平均内衬间隔、透明质酸、上皮层面积、层粘连蛋白、中性粒细胞、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白介素-6、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白介素-8、核因子相关因子2、活性氧浓度、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活性、丙二醛、过氧化物酶、基质金属酶-2、基质金属酶-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比值,│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正值;白介素-10的比值,│P│值(或│Q│值)较大且P值(或Q值)为负值。0.3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0.3/FVC)、用力肺活量(FVC)、血氧饱和度(SaO2)、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值、巨噬细胞等指标│P│值(或│Q│值)较小。结论:COPD模型与R、Re、Ri、PaCO2、MPAP等指标关联性较强,而与FEV0.3/FVC、FVC、SaO2等指标表现出较弱的相关性。本研究为基于该模型而评价疗效或探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少年儿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11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年儿童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常见,其重叠移位者损伤机制具有一定特殊性,手法整复也有一定的困难,对其创伤机制、手法整复等还存在争议,尚无统一认识与标准.自2001年10月-2005年2月,共治疗此类骨折113例,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中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问题 ,越来越要求数学提供更多的工具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问题的具体解释抽象为一般的表达 ,进而公式化 ,然而这就要求研究者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 ,特别对基本概念应有透彻的理解。虽然医学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但如果基本概念含糊不清、理解不透 ,则难以灵活应用。我们以导数的定义为例来说明这一点。导数本身是一个商的极限 L im△ y /△ x ,△ y随着△ x变化而变化。即△ y、△ x为变量 ,何时此极限为正 ,何时为负 ,…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大黄酸含量的方法,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进行研究。方法: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17. 25、34. 50、69. 00 mg/kg)的大黄酸后,采用固相萃取法预处理血浆和组织样品,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检测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采用Venusil XBP C18(L)(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甲醇-0. 1%磷酸水(70∶3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 ml/min;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435 nm,发射波长515 nm。结果:大黄酸血浆及各组织样品在0. 0095~19. 52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回收率在86. 4~96. 8%。大黄酸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肝>胃>肠>肺>脾>肾>心>脂肪>脑>肌肉。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可用于大黄酸体内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