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降浊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对照组(阳性药组)、补肾降浊颗粒组(中药组),治疗12周,观察模型大鼠尿微量蛋白、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12周末补肾降浊颗粒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态,增加体重;24h尿蛋白排泄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血肌酐,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制肾脏肥大,改善肾脏病理结构;显著降低血浆、尿液、肾组织匀浆中内皮素-1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降浊颗粒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微量蛋白、内皮素水平,效果与卡托普利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334例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对比各组患者年龄、DM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分泌指数(HOMA-β)、C肽曲线下面积(C-PAUC)、C肽抵抗指数(HOMA-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mALb)、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4例T2DM患者中骨量正常者116例,男75例(64.66%),女41例(35.34%);骨量减少者110例,男50例(45.45%),女60例(54.55%);骨质疏松者108例,男46例(42.59%),女62例(57.41%)。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年龄大,DM病程长,HbA1c高,HOMA-β、C-PAUC低、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P<0.05)。骨质疏松组BMI、HOMA-CR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mALb、中重度下肢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高龄(OR=1.123,P=0.019)、长病程(OR=1.052,P=0.028)、低HOMA-β(OR=0.706,P=0.016)及高mALb(OR=1.289,P=0.006)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长病程、胰岛功能差、糖尿病肾病是T2DM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ND)是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微血管病变。该病发生后,如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会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甚至可引起尿毒症、肾功能不全等。尿蛋白、肾功能改善为ND患者治疗总体效果获得有效提高的关键。既往研究显示服用降糖药品,同时坚持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可使患者病情获得一定控制,但肾功能、血脂水平改善等效果欠佳[1]。本研究主要探讨同时给予ND患者两种药物(金匮肾气丸、当归补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4.
中医康复是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为指导,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1型糖尿病与大动脉炎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合并存在少见。我科近来收治一年轻男性患者,因1型糖尿病住院,检查发现合并大动脉炎,本文将该患者的资料作一简要报道,并探讨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作用效果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64例,分为2组,每组32例。根据NCEP-ATPⅢ指南,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40~80mg)或者瑞舒伐他汀(10~40mg)3个月。比较两组间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两组在降低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无差异。但是,瑞舒伐他汀更显著地降低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本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在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方面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功能动静脉内瘘肢体固定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应用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和传统治疗中覆盖胶布固定方法,均在透析开始时应用,观察透析的患者在12个月治疗期间,比较2组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2血肿/渗血/穿刺针脱出=87.305,140.466,15.153,P=0.000);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结论多功能动静脉内瘘固定架对内瘘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明显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灌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6例行常规治疗联合经导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灌注治疗,对照组48例行常规治疗;通过12个月随访,在保证血糖良好控制的基础上,统计其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胰岛素用药变化、HbA1c、C肽曲线下面积及安全性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HbA1c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个月C肽曲线下面积,两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C肽水平较其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间C肽曲线下面积在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观察组治疗12个月后胰岛素减药≥50%的患者达29.2%,胰岛素减药100%患者达17.7%,完全停药患者达13.5%;而对照组无患者实现胰岛素减药≥50%。结论采用经导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灌注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可改善患者胰腺功能,增加胰腺自身胰岛素的分泌,达到停用或减少降糖药物的目的;而且,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降浊颗粒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诱发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人选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阳性药对照组(开搏通14mg·kg^-1·d^-1)、补肾降浊颗粒大剂量组(10.4g·kg^-1·d^-1)、补肾降浊颗粒中剂量组(5.2g·kg^-1·d^-1)、补肾降浊颗粒小剂量组(2.6g·kg^-1·d^-1)和模型对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24只。给药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2周。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同等情况下给予蒸馏水。每隔4周测定体重、血糖、血肌酐和尿肌酐、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实验8周末、12周末每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称双肾重量,计算肾指数,并通过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结果实验12周末补肾降浊颗粒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态,增加体重;减少24h尿蛋白排泄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降低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抑制肾脏肥大,改善肾脏病理改变;结论补肾降浊颗粒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肥大及高滤过,降低24h尿蛋白排泄量,改善肾脏病理结构,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athy,DN)是糖尿病(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在美国,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病因。在国内,DN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亦日益增多。同时,由于DN伴有糖代谢紊乱以及常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等并发症,其治疗远比一般的肾衰复杂,且部分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仍然出现糖尿病肾病。因此,全面而系统的认识DN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D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1.1糖代谢异常1.1.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高糖状态下,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