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医学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一)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经数千年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并有丰富的养生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学科。中医学发源并成熟于中国人文地理背景之中,是中华民族灿烂优秀文化遣产之一,曾对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国外先后掀起了“针灸热”、“中药热”、“气功热”、“中医热”,中医学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的青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现象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崔应珉教授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应珉教授,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脂溢性脱发(简称"脂脱")的治疗上独具特色,有较好疗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一、概述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也属于我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含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学说的形成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周,成熟于春秋战国。"五行"二字,始出于《尚书·洪范》:"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各有其特性,它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五行的产生可能…  相似文献   
5.
6.
本实验用1%STZ溶液注射于大鼠腹腔内,造成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降糖安脉胶囊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该方药可显著降低STZ模型大鼠的空腹血糖;改善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山梨醇含量;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坐骨神经内微血管状态。提示降糖安脉胶囊可通过修复损伤的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阻断多元醇代谢通路等多种途径,实现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第三讲五行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方法:将600例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相关指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当血糖水平为5.6 mmol/L-6.0 mmol/L时,中医确认证候所占比例较血糖3.9 mmol/L-5.5mmol/L水平有所升高,并且其比例还略高于血糖为6.1 mmol/L-6.9 mmol/L的水平.如果IFG需要治疗,那么从纠正中医证候的微观指标来讲,当血糖为5.6 mmol/L-6.0mmol/L时应同6.1 mmol/L-6.9mmol/L一样进行中医药的干预,即本组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结果支持将IFG的节点从6.1 mmol/L提前至5.6 mmol/L;②血糖水平为5.6 mmol/L-6.1 mmol/L,血脂异常中医证候中的痰浊阻遏证显著增加,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如何对IFG进行中医药干预提供了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00例血脂异常中医症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具有中医病名诊断意义的特异性症状较少;②症状统计支持血脂异常的辨证从虚论治,特别是支持以补肾为先治疗原则的确定;③中医辨证所依据的症状很少由单纯的血脂异常所导致,而大多是由MS及其各组分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所引起;④中医症状的分布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无相关性规律,与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诊断也无相关规律性发现.总之,既总结出了一些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的结论,同时也对目前血脂异常研究中的一些所谓"共识"提出了疑义,期望能对血脂异常的症状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