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基于BDNF蛋白表达探讨电针大肠俞募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脑肠交互作用机制。方法: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俞穴组(大肠俞)、募穴组(天枢)和俞募组(大肠俞+天枢)。复方地芬诺酯灌胃造大鼠便秘模型;针刺组每次电针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0次。运用免疫组化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大鼠海马和结肠组织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各组大鼠海马的CA1、CA2、CA3和DG区BDNF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 05)。模型组结肠组织BDNF蛋白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BDNF含量均升高,以募穴组差异最明显(P 0. 01)。结论:电针大肠俞募穴促进排便可能是通过提高结肠组织BDNF含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针灸作为中医外治法,具有经济适用、无不良反应、疗效持久的鲜明特点,在临床治疗上易于被患者和医者选择。溃疡性结肠炎难治愈,易复发,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不难看出,临床研究主要分单一疗法和综合疗法。分析研究这些文献,可以弄清针灸治疗该病的现状,了解其优势与存在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腹泻型功能性肠病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俞募配穴组、俞穴组、募穴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煎剂灌胃法造模,同日电针刺激天枢、大肠俞,每次20 min,共治疗10次。运用光镜、HE染色、免疫组化等技术,观察治疗后大鼠排便情况、海马及肠道内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1 h排便粪粒数、24 h排便粪粒数、24 h粪便含水量和空肠BDNF蛋白含量均显著增高,海马DG区BDNF蛋白含量显著减少;针刺组能不同程度减少1 h排便粪粒数、24 h排便粪粒数,降低24 h粪便含水量、空肠BDNF蛋白含量,提高海马DG区蛋白表达水平,由以募穴组、俞募组明显。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肠动力亢进大鼠的异常排便情况,通过影响空肠、海马DG区BDNF蛋白含量而发挥外周和中枢调节作用可能是其起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灸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主要分为艾灸、灯火灸、铺棉灸、壮医药线点灸、雷火灸等,其成本较低,副作用小,易于被患者接受。但研究发现灸法虽独具优势,但仍存在缺乏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医证候分型不一、纳排标准不统一、哪种灸法疗效更优不明确等缺点,还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