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髋关节是全身最大的关节 ,由于位置深在周围肌肉丰富 ,发生创伤需要的能量大 ,并发损伤多 ,治疗比较困难 ,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发生率比较高 ,如果治疗不当 ,预后不良。我科自 1997~ 2 0 0 0年共收治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 14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4例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5 4岁 ,最小 2 5岁 ,平均 36 .9岁 ;致伤原因 :车祸伤 9例 ,坠落伤 4例 ,砸伤 1例 ;合并损伤有脑外伤 2例 ,多发肋骨骨折 1例 ,血气胸 1例 ,双踝骨骨折 1例 ;受体至就诊时间 2h~ 3天 ,手术前均行髋关节三位片及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9例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常规使用抗结核药联合化疗2~3周,并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采用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术,5例使用切下的肋骨或自体髂骨植骨,4例使用充填松质骨颗粒的钛网植骨。应用“K”形钢板内固定4例,中华长城单棒系统4例,Ventrofixx系统1例。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h,手术失血量平均1200ml。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6例患者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3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未见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了16°,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肩胛下经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并截瘫和后凸畸形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胭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2例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用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膝关节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后抽屉试验术前阳性1例,术后阳性1例,术后Lysholm评分术前较术后有显著性提高(t=19.061,P=0.00)。结论关节镜下四股胭绳肌腱重建后交叉韧楷,两断无骨块,通过隧道较B-PT-B道畅,挤压螺钉在隧道内口消失,避免受韧带撞击逐渐扩大引起重建韧带松驰,关节不稳,胫骨及胫骨隧道外口固定,使重建的后交叉韧带有足够强度。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材料选择理想,固定妥当,能早期锻炼,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枢椎齿突骨折脱位1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 1996~ 1999年 ,作者先后收治枢椎齿突骨折 11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其中男 8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5 7岁 ,最小 2 1岁 ;受伤原因车祸伤 8例 ,摔伤 2例 ,重物砸伤 1例 ;受伤到入院时间最短 8小时 ,最长 2 40天。1.2 临床表现 颈部主要表现 :颈部疼痛 11例 :活动受限 ,尤其是头部旋转受限 9例 ;枕大神经分布区疼痛 5例。其他表现 :头晕、吞咽困难 1例。脊髓受压的表现 :四肢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4例 ;肌力减弱至Ⅱ~Ⅲ级 2例 ;Hoffmann氏征阳性 3例 ;Babinsk…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配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便秘程度和大便性状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常见的方法,然而两者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15年第2期)、PubMed(1966年1月至2015年6月)、MEDLINE(1966年1月至2015年6月)、EMbase(1984年1月至2015年6月)、CNKI(1979年1月至2015年6月)、VIP(1989年1月至2015年6月)、WanFang Data(1990至2015年),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参考文献中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严格的文献质量评价,最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4篇,最终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917例患者,其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组464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45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后Harris评分、治疗后优良率、治疗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手术时间[MD=15.80,95%CI(7.57-24.04),P=0.000 2]、失血量[MD=98.01,95%CI(58.57-137.44),P < 0.01]、下地负重时间[MD=8.07,95%CI(3.02-13.12),P=0.002]、切口长度[MD=6.90,95%CI(1.07-12.73),P=0.02]和术后引流量[MD=41.85,95%CI(23.77-59.93),P < 0.01]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相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而言,锁定钢板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所需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较长,下地负重时间较晚,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多。因纳入的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均较短,未来还需要设计更多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并进行中长期随访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005.03~2006.12收治的9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病人采取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后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减压/椎板切除减压,前路行椎间盘切除/椎体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结果]8例骨折脱位均获得完全复位,1例反屈畸形得到纠正。前路钢板及螺钉未见松动、断裂、移位,本组术中无神经、血管、气管及食管损伤,术后未出现与呼吸道相关的并发症,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相关的并发症。本组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月。椎间植骨3月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前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3例,D级1例。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由B级恢复到C级,2例由B级恢复到D级,1例由B级恢复到E级,2例由C级恢复到D级,1例由C级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结论]对于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后方均受到压迫时,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达到减压充分、稳定脊柱、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尹锐锋  李振武 《山东医药》2007,47(30):114-114
2003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撕裂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大鼠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解除脊髓压迫对脊髓恢复和诱发电位的影响。 方法 选择SD大鼠7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60只),实验组分为轻度损伤组(20只)、中度损伤组(20只)、重度损伤组(20只)。采用自行制作的脊髓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测定大鼠在损伤前、伤后5 min、1 h、6 h、3 d、7 d的体感诱发电位。行减压治疗的模型大鼠,测定其减压前、减压后5 min、1 h、6 h、3 d、7 d的诱发电位。 结果 脊髓受到的打击程度越重,其潜伏期的延长越显著,波幅的降低越明显(P<0.05)。脊髓损伤后5 min,轻、中、重度损伤组的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损伤前的波幅变化显著。在解除脊髓损伤压迫前,脊髓受压时间越长,其潜伏期的延长越显著,波幅的降低越明显。解除脊髓损伤压迫后,压迫解除越快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恢复速度越快(P<0.05)。压迫30 min的大鼠在解除压迫7 d后,潜伏期仍较其它各组延长。解除脊髓损伤压迫后,压迫解除越快的大鼠,其体感诱发电位波幅的恢复速度越快(P<0.05)。压迫30 min的大鼠在解除压迫7 d后,波幅仍较其它各组降低。 结论 脊髓损伤后受压时间越长,其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改变越显著;脊髓损伤后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的敏感性优于其潜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