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转蓝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三家药厂七批白霉素片体外溶出度,求得T_(50),Td威布尔函数参数具有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厂家所生产的白霉素片的溶出度相差显著,提出了影响药物溶出的某些因素,建议国产白霉素片有必要制定溶出标准。  相似文献   
2.
3.
尹莹 《中国护理杂志》2006,3(11):111-112
糖尿病人总是对自己的血糖数值特别敏感,尤其是在血糖升高的时候,但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血糖降低同样会威胁到他们的生命。每个糖尿病人可能都曾有过至少一次低血糖的经历,这足以说明低血糖的发生率之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清营汤加减对急性湿疹大鼠背部皮肤TNF-α、IL-4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氯雷他定组,清营汤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剩余各组对大鼠皮肤右侧背部,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试剂造模,给予清营汤加减药液、氯雷他定药液、0.9%NaCl溶液对造模成功大鼠进行灌胃治疗。治疗后对实验组大鼠湿疹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评估;运用称重法比较治疗后皮肤的重量差异;并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大鼠右侧背部皮肤组织中TNF-α、IL-4含量。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清营汤灌胃中、低剂量组实验大鼠湿疹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降低尤为显著(P0.01),说明清营汤加减可明显改善DNCB所致实验大鼠皮肤糜烂、水肿、红斑症状。②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清营汤灌胃组实验大鼠皮肤肿胀程度显著减轻(P0.01)。与清营汤低剂量组比较,清营汤中、高剂量组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与清营汤中剂量组比较,清营汤高剂量组肿胀度明显减轻(P0.05)。与氯雷他定组比较,清营汤灌胃高剂量组大鼠皮肤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清营汤灌胃组大鼠病变皮肤组织中TNF-α、IL-4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氯雷他定组比较,清营汤灌胃高剂量组实验大鼠病变皮肤组织中TNF-α、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清营汤加减治疗急性湿疹可明显改善渗出、糜烂、红斑、肿胀等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TNF-α、IL-4的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前绝对淋巴细胞计数(ALC)及其他血液炎症标志物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0-25-2020-08-20在山东省肿瘤医院首次接受ICIs治疗的65例E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血常规结果收集并计算ALC及...  相似文献   
6.
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毒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毒蕴证诊断标准的病例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口服加味龙胆泻肝汤,每次100mL,每日2次。对照组62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扑尔敏片4mg,每日3次,维生素C丸0.1g,每日3次。分别在治疗当天及每周记录皮损消退、瘙痒缓解情况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治疗4周,分别在2周后及4周后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主客观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周后有效率分别为72.86%和51.61%,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4周后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66.1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骨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行Ⅰ期联合(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旋转短缩内翻截骨+钢板内固定+石膏术)手术的5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测得最低核心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其中低体温组29例,正常体温组25例,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寒战、术后发热、术后切口出血、呼吸道感染、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体温组患儿术中寒战发生率为55. 17%,术后发热发生率为68. 97%,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41. 38%,会阴部肿胀发生率为44. 83%,均高于正常体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之间存在组别效应(F=76. 669,P <0. 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术中低体温组患儿一般在手术开始后30 min发生低体温;不同时间点测量的体温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6. 337,P <0. 001),但这种体温随着手术时间的改变现象因分组不同而不同(F=22. 645,P <0. 001)。低体温组患儿术后切口出血和术后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3. 79%、17. 24%,均高于正常体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术中低体温可增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中寒战、术后发热及术后呼吸道感染、术后会阴部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清热解毒汤对寻常型痤疮的临床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寻常痤疮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清热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VAS评分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计数(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观察组WBC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BC、PLT及Hb无明显变化(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IL-8及IL-18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L-6、IL-8及IL-18含量均明显降低(P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清热解毒汤治疗寻常痤疮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炎性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订儿童创伤性疼痛链式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4月选择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小儿骨科113例四肢骨折需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创伤性疼痛链式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处理。比较两组入科48 h内及手术后48 h内的疼痛评分,家长对患儿疼痛控制的满意率及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入科后48 h内及术后48 h内疼痛评分较低,患儿家长对患儿疼痛控制满意度提高,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明显缓解,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创伤性疼痛链式管理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儿围手术期疼痛,缓解家长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儿家长对患儿疼痛控制的满意度,促进患儿舒适。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尹莹  张红星  张唐法 《中国针灸》2005,25(10):683-685
目的:观察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取足三里、丰隆、阿是穴)、西药组(口服消炎痛、痛风利仙)和针药组(电针加西药)3组,并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然后进行3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电针组和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5%、90.0%、86.7%,其中针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电针组、西药组;3组患者治疗后其血尿酸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其中针药组对血尿酸下降程度较电针组、西药组明显.结论:电针加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