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葡菌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致命性的肺炎、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及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骨痹汤足浴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38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9例予腓骨近端截骨术,术后予相应的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治疗组1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骨痹汤足浴治疗1个月。比较2组术后1、3、6、12个月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术后1、2、4、12周及6个月关节腔积液吸收情况,比较2组止痛时间,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3、6个月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4、12周关节腔积液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关节腔积液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痹汤足浴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KOA在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关节腔积液吸收、快速缓解疼痛及提高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γδT细胞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宿主早期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分别设野生对照组、野生感染组、免疫球蛋白(Ig)G感染组、抗γδT细胞受体(TCR)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产白介素(IL)-17-γδT细胞在肺内的表达。应用抗γδTCR抗体耗竭小鼠体内γδ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肺内IL-17A、IL-17F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评估肺内细菌负荷以及病理改变。结果:1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8 h后,小鼠肺内产IL-17-γδT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2小鼠在感染8 h后,抗γδTCR组小鼠肺内IL-17A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IgG对照组明显下降(P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僵直是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膝关节僵直一旦形成,治疗较为困难,患者极为痛苦,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负担。2011-01-2013-07,我们应用迎随补泻法配合水针预防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僵直36例,并与水针联合手法及关节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2002-2010年笔者在使用脱水剂、激素、神经营养药物及止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对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链脲霉素(STZ)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不给予药物治疗)、IgG治疗组(给予IgG 1 mg/kg治疗,每周一次,腹腔注射,治疗12周)和TNF-α抑制剂治疗组(给予阿达木单抗1 mg/kg治疗,每周一次,腹腔注射,治疗12周),另外设立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炎症小体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水平。结果与IgG治疗组相比,TNF-α抑制剂能够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的白蛋白尿、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并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的NLRP3炎症小体表达(P0.05)。结论 TNF-α抑制剂可减轻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表达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2010年3月,我科采用动力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5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0~62(40±20)岁。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33例,下1/3骨折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5±2)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镁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7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门诊患者。收集并记录人口学资料、近3年血镁水平以及末次血液透析前生化检验结果。以末次血镁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并比较组间各因素的差异。比较死亡和存活患者的血镁水平及动态变化。采用相关分析了解血镁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共262例血液透析患者被纳入研究,平均血镁水平1.07±0.15mmol/L。四分位数组间比较显示,患者年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磷、血钾、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镁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正常血镁患者。观察期内患者血镁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但死亡患者末次血镁水平急剧下降。血镁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钾、尿素氮等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关联不因死亡患者的剔除而改变,但四分位数组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差异在剔除死亡患者后显著性消失。结论 血镁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显著相关,高血镁虽与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有关,但可能并非血液透析患者的主动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