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探讨《灵枢》半夏汤药物组成及煎服法。认为半夏为生半夏,秫米为黏高粱;煎服法较繁且有颇多讲究;主要用于治疗邪客于内、阳不入阴之不寐。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的方法,建立针刀治疗的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为针刀治疗颈椎病提供一种较可靠的实验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对照组(18只),每组又分1个月、3个月、5个月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手术方法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对照组行伪手术。造模术后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和定量多聚链反应(PCR)检测Ⅰ、Ⅱ型胶原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颈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快、加重,模型组颈椎间盘退变较对照组明显;3个月时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蛋白检测:(1)免疫组化染色法,Ⅰ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性,Ⅱ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呈负相关性,二者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生转换。模型组Ⅰ、Ⅱ型胶原表达均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对照组Ⅰ、Ⅱ型胶原表达5个月较1个月时才开始明显(P0.05)。(2)PCR检测:随着椎间盘退变进程,Ⅰ型胶原基因表达逐渐增加;Ⅱ型胶原基因表达逐渐减少。模型组Ⅰ、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均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可造成大鼠颈椎动静力失衡,从而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3个月时即退变明显,为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针刀结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的优点,以针刺的理念刺入人体,以手术刀的理念进行切割,对于属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明显。目前,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理论支持以弓弦力学理论、网眼理论、经筋理论、神经卡压理论为主,重视软组织力学改变、经筋病损、神经卡压等病理改变在肩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强调对结筋病灶点、弓弦结合部、神经卡压点进行针刀松解来治疗肩周炎。基于上述理论,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术式有C形针刀松解术、整体松解术、动痛点针刀松解术、“解结”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松解术、神经卡压点的针刀松解术五种,不同的针刀术式治疗肩周炎既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又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95.6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合天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有效,临床可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刀疗法作为一种闭合性中医微创技术,针与刀的功能并用,既能通过针刺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又能起到切割、剥离的作用.较之松解颈椎病变节段,针刀治疗点以颈椎周围相关穴位及相关软组织为主,减少了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更具安全性.随着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研究开展,治疗过程中配合他法及术后辅助治疗等,充分调整了颈椎的动静力平衡,有助于疗效的巩固,亦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的发作性、短暂性、剧烈疼痛,通常单侧发生,针刺样或电击样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射频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方法之一[2,3]。卵圆孔及周围组织解剖变异[4]或不正确的穿刺方法导致穿刺后面部血肿[5],尽管临床应用CT或C形臂引导射频穿刺,但并发症仍不可完全避免,多数病人仅需局部按压冷敷,短期内便可自行缓解恢复,并不影响手术的进行及术后康复[6]。本文回顾1例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于我科就诊经过,病人因行射频治疗穿刺过程中误刺周围血管导致面部快速出血肿胀进而停止手术,病情稳定后却出现三叉神经疼痛症状消失的良好疗效,于此分享讨论,旨在总结其经验教训,分析原因,以供同行参考警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基于横络解结理论,影像引导下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CTS)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来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疼痛科门诊和病房,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60±14)岁;病程2~28个月,平均(18.4±5.7)个月.均符合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的CT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