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押男性犯罪嫌疑人与正常人群大五人格、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对78名在押男性犯罪嫌疑人(实验组)及54名对照组男性(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利他性与道德感维度差异显著;②实验组积极应对显著低于正常组,但消极应对差异不大;⑧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上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青年男性在押犯罪嫌疑人与正常青年男性在大五人格、应对方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高校大学生精神障碍问题已较为普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0.72%[1].另一项针对南京4所高校一万多名大学生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11.7%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2].因此,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学校与社会,不仅是现阶段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任务,也可以让高校心理工作者参与其中,整合多方资源,采取药物治疗与社会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应对研究领域内新近出现的情绪应对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情况,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选取南京市四所大学共243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绪应对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1)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4,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和0.80;(2)情绪表达维度性别差异明显,但在情绪体验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量表及其两维度与SCL-90显著负相关,并存在性别差异。结论(1)情绪应对量表适用于于中国文化背景,有较高的信度;(2)情绪应对是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应对方式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师承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194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有关中医师承研究的文献,分别统计纳入文献年代数量分布情况,并从文献的性质与研究类型对文献进行分类。结果共纳入文献2401篇。1949—1982年年平均文献量不足1篇,1983—2007年年平均26篇,2008—2016年年平均192篇。定性研究2360篇(98.3%),定量研究41篇(1.7%);调查报告41篇(1.7%),单位经验总结243篇(10.1%),理论分析301篇(12.5%),历史回顾与分析类288篇(12.0%),个人经验1465篇(61.0%),政策分析63篇(2.6%)。结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师承研究文献量呈增长趋势,以质性研究和个人经验总结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方面则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院校教育和中医师承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引入临床心理督导制度的概念,并对临床心理督导与中医师承的相似性及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进而建议构建中医临床督导制度,并提出了基本的原则与框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后,非受灾地区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与情绪应对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情绪应对量表(EACS),整群分层随机从南京地区9所高校选取8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非受灾地区大学生PCL-C得分为(30.52±9.64)分,PTSD检出率为5.3%;(2)非受灾地区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男(1.66±0.80)分,女(1.52±0.63)分,t =2.664,P =0.005)]与PTSD阳性[男(31.32±10.81)分,女(29.81±8.41)分,t =2.263,P =0.022)]、情绪加工、情绪表达评分男女差异有显著性;(3)文理科学生在PTSD诸因子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情绪加工与情绪表达上差异有显著性;(4)情绪加工、情绪表达、以及接触地震新闻报道的时间进入了PTSD阳性得分的回归方程.结论 非受灾地区大学生PTSD发生率受接触媒体的时间长短与情绪应对策略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与问题指向应对方式间的相互关系,为应对方式的工具论提供证据.方法 对243名大学生用情绪应对量表、特质应对量表、以及应付方式问卷中的问题应对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1)情绪加工与问题解决因子(r=0.593)、求助(r=0.193),情绪表达与求助因子(r=0.667)、问题解决因子(0.196)显著相关;(2)积极应对与情绪加工因子能预测问题解决因子(R2=0.504);消极应对与情绪表达能预测求助因子(R2=0.466);(3)消极应对与情绪加工因子能解释男性的问题解决因子(R2=0.344);消极应对与情绪表达能预测男性的求助因子(R2=35.2);(4)积极应对与情绪加工能解释女性问题解决因子58.7%的变异;情绪表达能解释女性求助因子50%的变异.结论 应对方式是工具性的;性别是问题指向与情绪指向应对方式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应对研究领域内新近出现的情绪应对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情况,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 选取南京市四所大学共243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绪应对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1)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84,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和0.80;(2)情绪表达维度性别差异明显,但在情绪体验维度上差异不显著;(3)量表及其两维度与SCL-90显著负相关,并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1)情绪应对量表适用于于中国文化背景,有较高的信度;(2)情绪应对是一种新的,不同于传统应对方式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情绪与问题指向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情绪指向的应对方式与问题指向应对方式间的相互关系,为应对方式的工具论提供证据。方法对243名大学生用情绪应对量表、特质应对量表、以及应付方式问卷中的问题应对分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情绪加工与问题解决因子(r=0.593)、求助(r=0.193),情绪表达与求助因子(r=0.667)、问题解决因子(0.196)显著相关;(2)积极应对与情绪加工因子能预测问题解决因子(R^2=0.504);消极应对与情绪表达能预测求助因子(R^2=0.466);(3)消极应对与情绪加工因子能解释男性的问题解决因子(R^2=0.344);消极应对与情绪表达能预测男性的求助因子(R^2=35.2);(4)积极应对与情绪加工能解释女性问题解决因子58.7%的变异;情绪表达能解释女性求助因子50%的变异。结论应对方式是工具性的;性别是问题指向与情绪指向应对方式问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0.
情绪应对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应对方式区分为问题中心和情绪中心是一个广为接受的分类方式。其中,问题中心的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包括了调动心理资源以应付应激情境的各种活动;而情绪中心的应对(Emotional-focused coping)则包括了缓解因应激而引起的消极情绪的各种努力,包括忍耐、逃避、情绪发泄、幻想/否认等。在传统的应对研究中,人们发现情绪中心的应对方式,特别是通过情绪发泄而实现的情绪应对往往和压力感及某些机能障碍相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