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上主要以上斜视和代偿头位为特征,其治疗方法为早期手术矫正,手术设计以原在位垂直斜角≤15△行患眼下斜肌减弱手术,垂直斜角≥25△行患眼下斜肌减弱和健眼的下直肌后徙术[1].本文总结原在位垂直斜角在15△~25△之间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12例12眼行下斜肌转位术,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道功能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胃肠外科于2011年1~12月收治的8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纳入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余2012年1~12月收治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24.75±4.12)h ,对照组为(49.27±7.03)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1.20±2.03)h ,对照组为(25.01±177;5.37)h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为(35.20±6.74)mg/L ,对照组为(59.01±10.03)mg/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且组织损伤较轻,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匹罗卡品对兔眼睫状体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宁  谭丽霞  王卿  姜鹏飞  王红 《山东医药》2004,44(27):17-18
匹罗卡品是眼科常用药。我们发现长期使用匹罗卡品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较发病后立即手术者其虹膜基质萎缩与瞳孔括约肌瘫痪均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平板克隆形成实验(PCF)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SACF)用于乳腺癌SK-BR-3细胞学研究的价值。方法接种1×10^3~6×10^4个细胞于12.5 cm^2培养瓶(设4个平行样本),分别利用PCF和SACF培养,计数形成克隆数、计算克隆形成率。结果 PCF克隆形成率为0.50%~10.64%,其中接种密度≥1.6×10^3/cm^2者细胞间迅速汇合、难以分辨形成的克隆;SACF克隆形成率为0%~0.33%,接种密度〈6.4×10^2/cm^2者无克隆形成。PCF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SACF(P〈0.05)。结论检测SK-BR-3细胞对药物或其他治疗方式的敏感性时采用PCF优于SACF。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0岁。因左侧头面部疼痛1个月,左眼视力丧失20d于2008年8月29日由当地医院转入本院。曾以视神经炎给予全身抗生素及球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颅脑CT未见异常。入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可,空腹血糖12mmol/L(有10年糖尿病史),视力右眼0.6(国际标准视力表),左眼无光感,双眼前节检查除左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以及双眼底散在少许微动脉瘤外,未见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典的提上睑肌缩短与提上睑肌腱膜折叠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共140例,对其近期及远期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种手术对于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的效果近似,无显著差异,但后者操作简单。结论提上睑肌腱膜折叠宜为矫正轻、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5日,正是盛夏时节。这一天对于年仅7岁的张仲夏一家人来说,永远都是刻骨铭心的灾难之日。 这天上午,浙江金台市鲁迅小学一年级学生张仲夏,上完暑期写作课后,急匆匆地回到家中,摊开本子正准备做作业,没料到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子飞进屋来,在小仲夏的背上咬了一口。当时他并没在意,只是背过手去挠挠。待到下午,他感到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管(opticcanal,OC)因其包容着整个视觉通路中最重要的器官——视神经,而成为眼眶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中之重。是眶与颅内沟通的重要渠道,是视神经通向颅内的最狭窄部位,视神经因炎症或外伤等引起的水肿最容易在视神经管内因范围受限而导致损伤,很多颅内的疾病亦可通过视神经管以及眶上裂、眶下裂,影响到眶内,故其临床意义重大。在眼眶病的三大分类中,无论是眼眶肿瘤,还是眼眶骨折,甲状腺相关眼病,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离不开对于眶尖视神经管的认识。现将其解剖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4岁.因右眼视物发暗、遮挡感5d于2005年7月29日入院.既往无全身疾病史及眼部外伤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25,+0.50 (O)+0.75×105°=0.4,左眼视力0.3,+ 1.25=0.6.双眼外眼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间接检眼镜检查见右眼坐位下方视网膜隆起,视网膜下积液透明,随体位变化而移动;三面镜检查见周边360.环形脉络膜脱离,未查见裂孔.左眼除周边环形脉络膜脱离外,无其他异常.眼压:右眼10.1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1 mm Hg.B型超声检查可见右眼球壁内层明显增厚伴视网膜脱离(图1).眼轴:右眼20.99 mm,左眼21.16 mm.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早期未脱离区视网膜下可见斑点状强荧光,视网膜脱离区可见荧光渗漏(图2);左眼FFA检查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正常.双眼CT检查可见右眼后极部球壁呈现不均匀增厚(图3);左眼眼环未见增厚.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囚居”山顶洞1500天的病人,原以为身葬荒野,却神奇般大病不治而愈,重返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