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吴银根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肺络痹阻为间质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其基本治法为通补肺络,以辛通络痹、搜络化痹为主;遣方用药,灵活变通,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中西医结合,规范用药。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
唐斌擎 《康复》2021,(2):46-46
气促、气短、呼吸困难,活动后更加明显,这些都是慢性肺病患者在出现呼吸功能损伤后的典型症状。慢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病等,目前这些疾病尚不可能完全治愈,而且这些呼吸功能损伤也不可能完全通过用药来缓解,因而需要使用一些物理锻炼的方法来协同治疗。这里就涉及呼吸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重要手段--肺康复。  相似文献   
3.
随访冬令温阳补肾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冬令温阳补肾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1992至2003年期间在我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并进行冬令膏方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对哮喘发作频率、夜间症状、喘息、哮鸣音等症状及体征进行分级计分。结果:87例中,痊愈27例,占31.03%;有效47例,占54.02%;无效13例,占14.95%;治疗后发作频率、夜间症状、喘息、哮鸣音等观察项目的计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冬令温阳补肾膏方可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控制夜间症状,减轻发作时的严重程度,是防治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冬病夏治是"天人相应"等理论的运用 哮喘的发病有这样一个特点:患者在不发作的时候和正常人一样;一旦发作就出现明显的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且常常突然发作,毫无征兆;而症状缓解得也较快.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这是由于有"宿痰伏饮",痰长时间埋伏在人体深处,不易清除,遇到外界激发(比如过敏原)就会被触发,阻塞气道,影响呼吸通畅而形成哮喘.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专业教育中一门关键的课程。在此之前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都为基础课程,而自中医内科学开始则进人到临床课程的学习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顽固性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查询、议题小组讨论、专家Delphi法审定等步骤构建量表条目,形成初步量表;对初步量表进行预调查,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条目再次筛选,形成最终量表,并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对量表进行考评。应用最终量表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98例顽固性感冒后咳嗽病例,通过因子分析对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形成4个维度、36个条目的量表。信度分析表明,该量表总克朗巴赫α系数达0.833,半分信度分别为0.751和0.812,相关系数为0.807。效度分析显示,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及方差贡献率为67.488%,而确定的4个公因子代表的维度与临床实际相符合。在提取的4个公因子中,F1为痰湿阻肺,F2为肺脾两虚,F3为肺肾阴虚,F4为风燥犯肺,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顽固性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证候量表,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顽固性感冒后咳嗽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余随师吴银根教授侍诊,已四年有余,历验案颇多,今录一则,以见先生临证之思路与经验,备为同道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咳喘六味合剂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艾灸(隔日1次)联合咳喘六味合剂治疗,对照组单用咳喘六味合剂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咳嗽症状积分及咳嗽程度模拟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2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与咳嗽程度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结论:灸药联合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基于因子分析法探索感冒后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冒后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481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证候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4个公因子中,F1代表痰阻清窍证,F2代表肺脾两虚证,F3代表心阴亏虚证,F4代表风燥犯肺证,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辨证要点。结论: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感冒后咳嗽进行证候分布研究是可行的,可为本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类证串讲法教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效果。方法:将中医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101人分层随机分为研究组52人(采用类证串讲法教授)和对照组49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授)。授课后以书面考核和标准化患者模拟测试的方法分别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理解记忆水平和实践能力。结果:理论考核显示平均成绩研究组为(85.66±8.19)分,对照组为(87.27±7.3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能力测试显示研究组的准确率为83.65%,对照组为75.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证串讲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不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而在临床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